黏多糖貯積癥Ⅰ型用藥副作用及有效預防方法
病情描述發病時間、主要癥狀、癥狀變化等):我的一個同學是黏多糖貯積癥Ⅰ型患者,醫生給服用了很多的西藥,沒見有什么明顯的效果,有什么副作用嗎?怎么辦呢?想得到怎樣的幫助:黏多糖貯積癥Ⅰ型如何預防有效???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黏多糖貯積癥Ⅰ型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主要由于基因突變導致體內某些酶的缺乏。對于治療用藥的副作用,以及如何有效預防,需從多方面考慮,包括疾病機制、治療方法、預防措施、日常注意事項等。 1. 疾病機制:黏多糖貯積癥Ⅰ型是由于溶酶體中分解黏多糖的酶缺乏,導致黏多糖在體內積聚,從而影響多個器官和系統的功能。 2. 治療方法: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酶替代治療、骨髓移植等。酶替代治療所用藥物如拉羅尼酶、艾杜硫酸酯酶β等,但這些藥物可能引起過敏反應、輸注相關反應等。 3. 用藥副作用:常見的有發熱、皮疹、頭痛、惡心、嘔吐等。嚴重的可能出現呼吸困難、低血壓等。 4. 預防措施:通過遺傳咨詢和產前診斷,可有效降低患病風險。對于有家族病史的人群,進行基因檢測很重要。 5. 日常注意事項:患者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定期復查。 總之,黏多糖貯積癥Ⅰ型的治療和預防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患者和家屬應積極配合醫生,共同應對疾病。
2024-12-18 20:57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黏多糖病? 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又稱糖胺聚糖(glycisaminoglycan,GAG),是一類蛋白多糖。這類疾病的根本原因是身體儲存過多的粘多糖使體內粘多糖含量過高。臨床癥狀主要有骨骼畸形、面容丑陋,體格發育障礙,智能低下,角膜混濁等。患兒缺陷酶的活性僅及正常人的1%~1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