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林嬿釗
秋天的味道越來越濃了。除了氣溫的下降,人們也漸漸有了秋燥的感覺。中醫學認為,燥為秋季的主氣,這個季節天晴少雨,氣候干燥,容易傷及津液,由此呈現一派“燥象”: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咽痛、舌干少津、大便干結、皮膚干燥甚至皸裂等,中醫稱之為“秋燥”。專家建議,秋燥來襲,養生重在“養陰潤燥”,飲食上“少辛增酸”,少吃辛辣刺激性食品,多吃當季的果蔬,必要時選用藥膳食療來幫忙
潤咽——守住燥邪的入口
秋燥損傷人體陰津,往往會導致口渴、唇干、咽干、咽癢甚至喉嚨腫痛、聲音嘶啞等癥狀。尤其是陰虛體質之人、戶外工作者、講話多者、熬夜者以及好食燥熱之品的人,特別容易在這個季節發生咽喉疼痛。
要防燥護陰、滋陰潤肺,應以“清潤”為宜,平時注意補水,多飲些淡茶、豆漿等。白色食物(白色入肺,可潤燥養肺)如蘿卜、梨、香蕉、西紅柿、荸薺、百合、藕、銀耳、蓮子等,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作用,可以多吃一點。少吃或不吃辛辣、煎炸食物(像煙酒、炒花生、瓜子、辣椒、孜然、烤串等),否則往往會助燥傷陰,尤其對咽喉產生不利影響。
藥膳食療方:
1、玄桔麥冬茶
玄參5克,桔梗5克,麥冬10克,射干10克,沙參10克,煮開后當茶飲。
功效:用于干咳、聲沙、咽痛初起者,如咽痛可以加入銀花15克。
2、烏梅橄欖茶
烏梅3-5枚,橄欖3-5枚,加水煮開后當茶飲。
功效:生津利咽,適用于咽干舌燥者。
3、胖大海茶
胖大海5克,開水泡后當茶喝,每天一次。
功效:利咽潤喉,尤適宜說話比較多的人(如教師、售票員等)飲用。
4、太百瘦肉湯
太子參100克,百合50克,羅漢果半個,豬瘦肉150克。豬瘦肉洗凈,太子參、百合、羅漢果洗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武火煮滾后,改文火煲1~2小時,調味食用。
功效:清潤肺燥、益肺生津。適合氣虛肺燥、咳喘氣短、口干、咳嗽咽干者飲用。
平時還可以用些中草藥泡茶喝,以防燥去火,比如用石斛、北沙參、元參、麥冬等泡茶,如咽喉腫痛已經發生,則可以泡服金銀花、菊花等。
潤膚——不止于外觀美而已
中醫認為,秋季屬肺,肺主皮毛。秋燥易傷肺陰,肺陰虛皮膚則燥,常會出現全身皮膚干燥、瘙癢、面部皮膚失去彈性,問題性皮膚如痘痘、黃褐斑等也隨之加重。
秋季皮膚干燥瘙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天氣轉涼,空氣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肌膚的水分容易丟失;其次,人體的新陳代謝逐漸減慢,皮膚表面上的水分和油分也跟著減少,使皮膚變得干燥,出現皸裂、脫屑、瘙癢等,特別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現老年性皮膚瘙癢癥。
怎么才能讓肌膚免受秋燥之苦呢?飲水可以說是最根本的防燥補水方法,但光喝水有時并不能完全抵御秋燥帶給我們的負面效應。水分進入人體后,很快就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古代名醫主張適當飲用藥茶,主要選用杭菊花、枸杞、麥冬、北沙參、羅漢果、百合等養陰潤肺、濡澤肌膚之品,同時可酌加少許冰糖,不僅增加藥茶的口感,而且能協同藥茶發揮潤燥降火的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皮膚干燥瘙癢,甚至脫屑,很多人誤以為皮膚不夠干凈而頻繁地清洗,這樣非但不能減輕干燥瘙癢,反而會破壞皮膚表面形成的油脂保護膜,加快皮膚水分的丟失,使本來缺水的皮膚更加“干渴”。
藥膳食療方:
1、胡蘿卜粥:
胡蘿卜一根,粳米100克。將胡蘿卜用素油煸炒,與粳米一起煮粥。
功效:胡蘿卜含有胡蘿卜素,人體攝入后可轉化為維生素A,適用于皮膚干燥、口唇干裂者食用。
2、雪耳蓮子糖水
雪耳、百合、蓮子各適量,先用水浸泡,泡發的雪耳用手撕成小朵,和百合、蓮子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大火煮開后轉小火煮半小時左右。煮好后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蓮子清熱養心,百合養陰清熱,銀耳潤肺生津且富含膠原蛋白,這幾樣放在一起煮糖水,常喝有養顏潤膚之功效。
除了內服方法以外,外用潤膚露也很重要。使用補水液、潤膚霜、保濕面膜等補水滋養的護膚產品,可滋潤皮膚,預防干燥。同時可定期做面部或全身按摩,對改善皮膚的血液循環、減少水分揮發都有幫助。
潤腸——由表及里的滋養
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里,當干燥的天氣來臨,肺燥則腸也難逃厄運。這是因為人體失去自然界空氣中水分的滋潤,同時,環境的干燥,使身體內大量水分也經皮膚揮發,整個機體處于一種缺乏水分滋潤的狀態,大腸也是如此。大腸內陰液干涸,大便則干澀難行,便秘也就自然而然出現了。有的人腸燥便秘難通,甚至還引起痔瘡出血。此時宜選用具有滋陰潤肺濡腸的藥物進行配方調治,如百合、枇杷、蜂蜜、沙參、麥冬、胡麻仁、阿膠、玉竹、生地等。
此外,建議晚上喝點蜂蜜水,是補充水分的好方法,同時能預防和緩解便秘。
藥膳食療方:
1、雪梨荸薺汁:
雪梨2個,去皮去核,荸薺適量,一起榨汁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潤腸的效果更佳。
2、火麻仁飲
到中藥店買一些火麻仁,每日取6-9克,打碎后泡水飲用。
功效:中藥火麻仁既可潤燥滑腸,藥性又較為緩和,非常適宜體質虛弱的老人食用。
3、黑芝麻糊
每天吃一碗黑芝麻糊,黑芝麻性味甘平,入肝、腎經,補肝益腎、滋潤五臟。
功效:可起到養血滋養、潤腸通便的作用。
(本文來源:廣東省中醫院微信訂閱號,微信號gdhtcm)
家庭醫生在線(m.zpeb.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責任編輯:鄭永儀 )
玉竹,又稱為葳蕤、女萎、黃芝、地節等,是常用的藥食兩用藥材,補而不膩,不寒不燥。中醫認為,玉竹味甘,性微寒,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詳細>>
立秋過后, 代表現在已進入秋季,天氣也將逐漸轉涼,空氣中水分減少,此時人們易出現咽干鼻燥,唇干口渴、咳嗽無痰、皮膚干澀等"秋燥"現象。……詳細>>
秋燥是我們每個人都比較不喜歡的一點,我想這也是大部分不喜歡秋季的原因。天氣干燥,人們也容易出現煩躁情緒。詳細>>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干燥的癥狀,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于……詳細>>
俗話說:“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今年中秋恰逢白露,不僅能看到大月亮,也預示著天氣要轉涼了,大家應該開始注重秋季的養生防躁了。我們講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