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秋老虎”肆虐 飲食起居全方位防秋燥
中醫學認為,處暑過后是多事之秋,氣候處于“陽消陰長”的過度階段,秋陽肆虐,溫度較高,故有“秋老虎”之說。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伴有津傷失潤的表現,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于熱,一偏于寒,也就隨之分為“溫燥”、“涼燥”兩種類型。溫燥多發生在初秋,表現為頭痛身熱,干咳無痰,氣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悶,心煩,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邊尖俱紅等燥熱癥狀,是肺受溫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現的癥狀;而涼燥多發生在晚秋,表現為頭痛身熱,惡寒無汗,鼻塞,伴有津液不足的現象,如嘴唇干燥,連續干咳,胸悶,皮膚干痛,舌苔薄白等癥狀,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損而出現的癥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