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養生之秋分養生篇

            導讀

            今年9月22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秋分——“斗指己為秋分,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適當秋之半,故名也。”秋分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從秋分起北半球晝短夜長將越來越明顯,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氣溫漸降從而步入深秋。秋分之后,涼燥主氣,易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這與護養不當有密切關系。 [詳細]

            秋分養生

            秋分養生重健脾胃 中醫5法巧避胃腸病

            秋分節氣過后漸入深秋,此時易誘發胃腸病或使舊有的胃腸病復發。中醫認為,秋分應養生宜養脾胃。那么秋分有什么方法有助脾胃安度秋季嗎?食療和艾灸如何搭配可達到脾胃保健的功效?飲食應以溫、軟、淡、素、鮮為宜,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不吃過涼、過燙、過硬、過辣、過黏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戒煙限酒。此外,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還提倡在秋季期間每天早晨吃粥,如明代李挺認為“蓋晨起食粥,推陳致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在配制這些粥品食療時,不妨選用一些中藥,如枸杞、懷山藥、黃芪、黨參、茯苓、丁香、豆蔻、桂皮等,可以提高保健強身、預防疾病的功效。 [詳細]

            秋分養生防秋郁 老人6招緩解“悲秋”情緒

            俗話說“傷春悲秋”,這個節氣更容易觸發抑郁情緒,尤其是中老年人。若是不注意精神養生,身體就容易出毛病。那么為什么秋季特別容易使人傷感?有什么方法可以緩解中老年人的抑郁情緒?中醫認為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花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況,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郁情緒。因此,秋季注重調攝精神為養生之要務。否則,“思為脾志,敏感多疑則過思,過思則傷脾。”傷脾則會出現因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頭昏、乏力、心慌等一系列所謂“心衰”的癥狀。 [詳細]

            秋分睡眠養生法 早臥早起防四禁忌

            中醫認為,秋分時節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附向收斂、閉藏,秋分以后,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那么人們在睡眠方面,應做好哪些的調整? 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祖國醫學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界陰陽的變化,因此,秋季要特別重視保養內守之陰氣,起居睡眠有其原則。 [詳細]

            秋分之病

            秋分慎防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增多不外乎不潔飲食、不注意個人衛生等。秋分之后,人體易受到疾病侵襲。不少人認為腹瀉是因為吃壞東西,其實并非一定如此。秋季轉換期,腹瀉還有可能是“胃腸型”感冒! [詳細]

            秋分要預防過敏

             秋分后,空氣中容易散布花粉等致敏物,溫差又大,易引發過敏癥狀,比如:導致鼻塞、打噴嚏、流涕、喉嚨發癢、眼皮腫脹等。秋季氣候干燥,呼吸道也不夠濕潤,更容易誘發過敏癥。 [詳細]

            秋分不可不預防秋燥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秋分的“燥”是涼燥,而白露的“燥”是“溫燥”,要多吃些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等。秋天果蔬品種花色多樣,要多吃藕、秋梨、柑橘、山楂、蘋果、銀耳、柿子、芝麻、蜂蜜等。 [詳細]

            秋分要預防感冒

             秋分時節,陰氣逐漸加重,秋風颯爽,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人體易遭風寒侵襲,人易感冒。公眾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服,并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以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詳細]

            四大調養

            精神調養

             秋分精神調養最主要的是培養樂觀情緒,保持神志安寧,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平容之氣。可選擇我國古代民間九九重陽登高觀景之習俗,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所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這是調節精神的良方。 [詳細]

            起居調養

             秋分過后,氣候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時添衣,切勿盲目貪涼。睡眠上也應注意迎合時宜,秋分后,天亮得晚、黑得早,可適當多睡會,早睡晚起。此外,預防腹瀉,還應從根本上注意個人衛生,以防病從口入。 [詳細]

            飲食調養

             秋分時節,在飲食調養上,中醫從陰陽平衡方面作為出發點,將飲食分為宜與忌。。不同的人有其不同的宜忌,痰濕體質的人應忌食油膩;木火體質者應忌食辛辣;有皮膚病、哮喘的人應忌海產品;胃寒的人應忌食生冷食物等。[詳細]

            運動調養

             秋分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干燥,主要外邪為燥邪。要防止涼燥,就得堅持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秋季鍛煉,重在益肺潤燥,如練吐納功、叩齒咽津潤燥功。 [詳細]

            秋分進補

            木形人
            多吃玫瑰青梅健脾舒肝

                木形人進補宜多吃健脾養肝潤燥的食物,如白蘿卜、甘蔗、秋梨等。藥膳可選“玫瑰糕”:鮮玫瑰花100克,面粉500克、葡萄干、青梅各30克,白糖200克,食堿5克。將鮮玫瑰花、青梅與葡萄干拌勻合放進揉好的面團,蒸30分鐘即熟。 [詳細]

            土形人
            多吃蓮子芝麻健脾益氣

                土形人試試有健脾益氣、生津潤燥功效的太子參、大麥、淮山、栗子、蓮子、秋梨、銀耳、芝麻、蜂蜜等。藥膳可選“八寶飯”:糯米500克,薏苡仁、白扁豆、蓮子、核桃仁、龍眼肉各50克,大棗20枚,白糖60克。有陰益腎的功效。 [詳細]

            水形人
            多吃調補心肝食物

                水形人要多吃生津潤燥的食物,還要多吃健脾養胃、調補心肝的食物,如銀耳、淮山、板栗、秋梨、蘿卜等。藥膳可選“人參薯蕷糕”:白參3克,蓮子5克,淮山藥、白茯苓、芡實、陳皮各10克,糯米粉、粳米粉各1000克,白糖100克。[詳細]

            火形人
            多吃荸薺甘蔗清熱生津

                火形人可多吃清熱生津、健脾潤肺的食物,如荸薺、甘蔗、白蘿卜、秋梨、柑橘、銀耳、蜂蜜等。藥膳可選“荸薺云吞”:豬瘦肉50克,面粉200克,姜5克,蔥5克,醬油10克,鹽5克,生粉20克,蛋1個。有清熱養陰,健脾益肺的功效。 [詳細]

            金形人
            多吃蘿卜山藥養陰潤燥

                金形人宜多吃豬肉、雞肉、魚肉、沙參、胡蘿卜、甘蔗、秋梨等養陰生津的食物。藥膳可選擇“山藥荸薺燉胡蘿卜”:鮮山藥250克,荸薺250克,鮮藕250克,胡蘿卜250克,紹酒10克,鹽3克,味精2克,雞油25克,姜5克,蔥10克。 [詳細]

            策劃團體 鳴謝

            監制:鄒蓮  主編:許赫赫  編輯:潘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