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便秘誰能有根治良方
從20歲開患便密,由于沒有及時治療,變成慢性便密,10年過去了,每1一2個月就要發一次,主要是大便干燥,前面一節呈板栗狀,拉不動,后面是軟便呈香蕉狀,主要是開始拉不動,靠吃大黃及瀉藥幫助通便,很是痛苦,若有良方能根治此病,本人深表感謝!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以前,我曾有腸道功能紊亂、腹部脹滿和便秘的毛病。由于我比較重視養生保健的緣故,現在胃部不適、便秘均不藥而愈。我的腸胃保健六字訣是: 一是“水”。多年來我喝的是當天燒開后自然冷卻的溫開水,每天至少要喝8~10杯,或喝決明子茶、綠茶,并堅持每晚睡前、夜半醒時和晨起后各飲一杯白開水。既起到了“內洗滌”、“稀血液”的作用,又刺激了胃腸道,利于軟化糞便通大便。 二是“軟”。胃腸道功能隨之降低,需飲食熟軟的食物,這樣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及腸道排泄。 三是“粗”。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粗糧)食品、薯類、青菜、白蘿卜、芹菜、絲瓜、菠菜、海帶、西紅柿、蘋果、香蕉、梨等,每天可適當選擇其中幾種食物搭配食用,以刺激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 四是“排”。定時(早晨)排便,不拖延時間,使腸中常清。大便后用溫水清洗肛門及會陰部,以保持清潔。 五是“動”。適度運動,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進胃腸道蠕動。另外,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時間為15分鐘,使小腹、腰背部有發熱感覺。隨著腹肌的起伏運動,胃和腸的活動量增大,消化功能也得到了增強,對糟粕的排斥更加徹底。 六是“揉”。每天早晚及午睡后以兩手相疊揉腹,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100次。可促進腹腔血液循環,助消化、通腸胃,從而促使大便順暢排泄。
2016-01-13 16:4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便秘沒有根治藥物可尋,主要是要生活規律,適當增加體能活動,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平時多飲水多食用含有高纖維素的蔬菜及水果,同時還要注意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2016-01-13 13:0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邢學法 主治醫師
冠縣辛集中心衛生院
一級
外科
-
排便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運動過程,有多個系統參加,受多種因素影響。消化道自身病變可以引起便秘,其他系統病變也可以通過影響消化道的結構與功能而引起便秘。病理生理:一般認為,由于內容物在小腸通過的時間僅占全腸道通過時間的一小部分(約10%),故小腸通過時間在便秘的病理過程中不占重要位置。有人曾對慢性便秘患者的小腸通過時間作過研究,發現有輕度的延長。有便秘癥狀的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經治療后,其小腸通過時間縮短。小腸內容物到達結腸后,便成為結腸菌群的培養基,使菌群大量繁殖,其量可達結腸固形物的一半,并與其他成分一起,構成糞便,以每小時約5cm的速度,緩慢向遠端移動。結腸結構與功能直接影響結腸運動,因而與便秘的關系十分密切。影響結腸平滑肌結構的疾病可引起便秘,并可能與某些巨結腸的形成有關。這類疾病常導致平滑肌細胞數量的減少,而代之以纖維化,使結腸壁變薄,動力下降。影響結腸功能的因素尤多,包括結腸的蠕動方式、結腸內壓力的改變、神經系統、激素、調節肽等。近年來,腸壁神經叢的重要性受到人們的重視,被稱為“腸腦”。除大家熟知的先天性巨結腸外,一些作者陸續報道了特發性巨結腸、巨直腸,甚至一些沒有巨結腸外觀的便秘患者,其結腸切除標本,顯示有明顯的腸肌間神經叢異常。結腸粘膜的吸收功能和結腸容積的大小,也與便秘有密切關系。吸收功能直接影響腸內容物的性狀,結腸腸腔容積也可影響糞便的運行方式。平時,固態糞便儲存于乙狀結腸甚至降結腸中,當乙狀結腸或更近端的結腸收縮時,可將糞便驅入直腸,引發排便反射。直腸平時一般呈空虛狀態,直腸瓣以及恥骨直腸肌收縮形成的肛管直腸角,可阻止糞便進入直腸肛管。少數人直腸中可存有少量糞便,但不引起便意。當上方結腸收縮將糞便以一定的量和一定的速度驅入直腸時,可引起兩方面的變化:一方面,進入直腸的糞便對直腸產生機械性擴張,使直腸內壓升高,通過直腸壁內反射,使內括約肌弛緩、張力下降,肛管壓力降低,這種反射呈容量依賴性和速度依賴性,即指在一定范圍內,進入直腸的糞便的量越大,速度越快,內括約肌弛緩的幅度就越大、越快。與此同時,盆底肌、外括約肌則反射性收縮,刺激于分布盆底的排便感受器,沖動至大腦皮層產生便意,并引起直腸平滑肌解除其張力收縮,使盆底諸肌、恥骨直腸肌、外括約肌松弛,盆底下降呈漏斗狀,肛管直腸角變大,肛管壓力下降;同時,直腸和遠端結腸反射性收縮使腸管縮短,腸腔內壓增高;因便意得以順利排出。如環境不允許排便,則盆底肌、恥骨直腸肌、外括約肌主動收縮,不讓糞便進入肛管,同時,直腸、結腸亦適應性松弛,直腸內壓下降,便意逐步解除,如仍不理會便意,糞便將在直腸逆蠕動下返回上方結腸。上述排便反射過程的任何環節受到干擾,都將破壞這一反射,引起排便障礙。便秘患者中,缺乏便意是最常見的主訴之一。其中,部分患者是因直腸壺腹容積過大,不能感覺正常容量的糞便的刺激;而更多的患者則是由于長期忽視便意,而導致直腸感染功能的逐步降低。內括約肌弛緩功能障礙是引起出口阻塞的原因之一,其典型代表是先天性巨結腸,以遠疫直腸張力性收縮和內括約肌不能反射性弛緩為特點。在由其他原因引起的內括約肌功能失常如肛裂患者中,內括約肌的靜息壓力升,但肛腸抑制反射存在。若盆底橫紋肌及外括約肌排便時不能松弛,將使肛管直腸角不能變大,盆底出口不能放開,是造成出口阻塞性便秘的常見原因之一,其病因至今尚未闡明。另外,某些能明顯影響腹壓升高的疾患或狀態,也能導致排便動力的減少,而影響正常排便便秘本身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可由多種疾病在消化道表現出來的一組癥狀,故有便秘癥狀的患者,其臨床表現可從下面三方面加以認識。㈠導致便秘的原發病的相應表現:如大腸癌可有粘液血便、腫塊;慢性腸套疊可有腹痛、包塊;肛裂可有排便疼痛、鮮血便;脊髓腫瘤可有神經定位體征;甲狀腺功能低下可有畏冷、粘液水腫等。㈡排便障礙的表現:1.自然便次少,少于每周3次,糞便量少,自然排便間隔時間延長,并可逐漸中重。2.排出困難。可分為兩種情形。一種為糞便干硬,如板粟狀,難以排出;另一種情形是糞便并不干硬,亦難以排出。有的患者自覺肛門上方有梗阻感,排便用力越大,這種梗阻感越強烈,迫使患者過度用力,甚至大聲呻吟,十分痛苦。部分女患者有糞塊前沖感,自覺糞塊不向肛門方向下降,則是向陰道方向前沖;有經驗者用手指伸入陰道,向后壁加壓,可使糞塊較易排出。部分患者覺直腸內脹滿,尾骶部疼痛,排便不全,用手指、紙卷、肥皂條插入肛門后可使排便較為容易。上述癥狀稱為出口阻塞癥群。這些患者中,多數(占90.0%)有正常直腸型便意,且便意頻繁,每次排便時間延長,平均為23±16分鐘,最常者每次排便達2小時。㈢伴發癥狀。除前述原發病的特征性表現外,對于那些常規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的患者,常見的伴發癥狀腹脹、腹痛、口渴、惡心、會陰脹痛。多數患者均有心情煩躁,部分患者還有口苦、頭痛、皮疹等。少數患者表現為神經質,個別有自殺傾向。從中醫學的角度來分,作者認為慢性便秘證主要有津液不足、氣機郁滯、脾腎雙虛三癥。㈠津液不足證:多由產后失血,發汗利小便或數下傷陰,恣飲酒漿,過食辛熱,致腸道燥熱,或感受風熱燥火之邪,或傷寒熱病傷津,或素體陽盛,飲水不足,血虧陰虛皆可導致腸道津液不足,失去對糞便后的濡潤滑利,形成津液不足便秘證。該證特點是排出澀滯,糞塊成塊,色多褐黑,味臭量少,3~5日一行,伴有口臭唇瘡,舌干口燥,頭昏頭痛,小便短赤,心煩易怒,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消瘦貧血,食少腹脹,舌紅少津,脈象細數等。前人所謂陰虛、血虛、津竭、陽結便秘,最終皆導致津虧液損,因津液不足而糞結,故皆可歸之于津液不足證。㈡氣機郁滯證:多由情志不舒,悲傷憂思,忽視定時排便,久臥少動或久臥病訂,進食過少,致氣機郁滯,不能宣達,傳導失職,糟粕內停而成。痔瘺、肛裂患者,久忍大便不泄,致通降失常,亦是形成本證的常見原因。本證的特點是“氣內滯而物不行”。糞便雖不結燥,但排出困難,雖感腹脹,肛門下墜,但蹲廁后無糞便,或排不干凈,或排出后仍感墜脹。伴有胸脅痞滿,納食減少,頭重昏悶,倦怠身困,腹脹腸鳴,屁多,喛氣,苔多薄膩,脈象弦大等。肺失清蕭,胃失和降,肝失條達,脾失運化,俱能導致氣機郁滯。濕困中焦,風中大腸,亦可使所化失于宣達,傳導遲緩,而為便秘。前人所謂氣秘、風秘、濕秘,多屬此證。㈢脾腎雙虛證:多由久服瀉劑,苦寒作脾,房勞過度,精虧腎虛,致脾虛氣弱傳送推導無力,腎虛精耗不能蒸化津液,溫潤腸道,使糞便當出不能出而成。其特點是糞蓄腸間而無便意,雖有便意而努掙乏力,便出十分艱難,排時汗出短氣,便后疲乏不堪。伴有頭眩耳鳴,氣喘心悸,腰酸背痛,腹脹喜暖,小便清長,納呆食少,排便需長期依賴瀉劑,不服瀉劑就數日不行,舌淡苔厚膩,脈虛等癥根據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結難解,診斷便秘并不困難。但要明確便秘的原因,除仔細詢問病史、癥狀和作全身體格檢查外,尚需作如下檢查。(一)糞便檢查仔細觀察糞便的形狀、大小、堅度、有無膿血和粘液等。糞便常規及隱血試驗是常規檢查的內容。(二)直腸指檢有助于發現直腸癌、痔瘡、狹窄、堅硬糞塊堵塞及外來壓迫、肛門括約肌痙攣或松弛等。(三)直腸鏡、乙狀結腸鏡、大腸鏡等內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腸粘膜是否存在病變,并可作活組織檢查以明確病變的性質。(四)胃腸X線檢查胃腸鋇餐檢查對了解胃腸運動功能參考價值。正常時,鋇劑在12~18小時內可達到結腸脾曲,24~72小時內應全部從結腸排出。便秘時可有排空延遲。鋇劑灌腸特別是結腸低張雙重造影,對發現便秘的病因可能幫助。(五)特殊檢查吞服一定數量不透X線的膠管碎片作為標志物,定時拍攝腹片,了解到標志物在胃腸道內運行速度及分布情況,以區分直腸性便秘或結腸性便秘排糞造影是對排糞動作進行動靜態結合的檢查方法,有助于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此外尚有直接或結腸測壓術,肛腸肌電圖以及經肛門氣囊擴張試驗等強調在診斷明確后,針對病歷進行治療。沒明確診斷的治療是一種盲目的對癥治療,有遺漏重要病變、延誤病情,甚至導致錯誤治療的危險。有人曾提出慢性便秘的治療目的是:①恢復正常排便頻率和正常糞便稠度;②解除便秘引起的不適;③維持適當的排便規律而無需入為的幫助;④緩解可致便秘癥狀的原發病。要達到這個目的不太容易,要求醫生熟悉排便生理,對患者便秘的病因、病理生理有深刻的了解,正確運用各種治療方法,以及病人的積極配合,但關鍵仍是準確診斷。㈠原發病的治療:對已查出的原發病,明確診斷后,采用相應的措施進行積極的治療。如肛裂可局麻擴肛或行內括約肌側切術治療;結腸腫瘤則行根治或姑息切除;如系藥物所致便秘,則應停服該種藥物或改用他種不致便秘的藥物;精神病、內分泌代謝病所致便秘應進行相應治療以盡快消除原發病對腸道功能的影響等。㈡一般治療:在原發病一時難以糾正或暫未查出有明顯原發因素者,以下一般措施對多數便秘患者有益。1.糾正不良飲食習慣:多食粗纖維含量高的食物,養成多飲水的習慣。粗纖維能軟化大便,增加糞便量,并刺激結腸蠕動,加快結腸轉運。便秘患者定時口服少量的小麥麩皮,是一種有效而又價格低廉的療法,但此法不適用于腸道有器質性狹窄者。飲水量應達每日3000ml,且不宜多飲茶或含咖啡的飼料,以防利尿過多。經上述治療,因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所致的便秘常能迅速緩解。2.糾正不良排便習慣:忽視便意是女性便秘患者中常見的現象,作者統計,高達33%。其中多因早晨忙于家務、急于趕路上班而來不及上廁所,部分則為工作中不便離開崗位而強忍便意。經常忽視便意將影響正常排便反射,導致便秘。坐在便器上看書看報是另一種不良排便習慣,不利于排便反射的連續進行。對于不習慣坐式便器者,改為蹲位排便較有利,因蹲位時,肛管直腸角增大,更有利于糞便通過。對于習慣長期服用瀉劑排便者,應立即停止使用瀉劑,在醫生指導下恢復正常排便習慣。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起居要有規律,要積極參加體育活動,保持樂觀的的精神狀態,也可有助于改善消化道的功能。㈢藥物治療:可用于便秘治療的藥物很多,但多數不適于慢性便秘患者,亦不適宜長期適用。當前,濫用瀉藥的現象較為普遍,造成少少醫源性便秘,臨床上應慎重選用。常見的瀉劑分以下幾類。1.刺激性瀉劑:系通過刺激結腸粘膜、肌間神經叢、平滑肌,增加腸道蠕動和粘液分泌而發生作用,常見的有大黃、備瀉葉、酚酞、蓖麻油等。大黃、番瀉葉含葸醌,由結腸細菌水解成活性成分后發生作用,僅作用于結腸或遠端回腸。大黃口服后6~8小時排出稍軟的大便;番瀉葉服用后8~10小時引起瀉下,如量大,可因刺激太強引起腹痛及盆腔充血,故月經期、妊娠期禁用。蒽醌類可引起“結腸黑變”,即黑色素沉積在結腸粘膜,常發生于用藥4~13個月后,停止用藥后3~6個月可消失,一般不會引起遠期病變。酚酞口服后在腸內與堿性腸液相遇形成可溶性鈉鹽,對結腸有刺激作用,導瀉較溫和,服藥后4~8小時排出軟便。部分由膽汁排泄,腸內再吸收形成腸肝循環,故一次給藥作用可維持3~4天。蓖麻油口服后至小腸水解,釋放出蓖麻油酸鈉,刺激小腸主動分泌過程,減少糖吸收,促進腸蠕動,服藥后3~5小時排出稀便。刺激性瀉劑可引起嚴重絞痛,長期服用可致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失調。當有規律地使用多年后,可引起“瀉性結腸”,因難以識別,常被診斷為頑固性便秘而施以更多的瀉劑,甚至施以其他不當的治療。2.機械性瀉劑:系通過增加糞便的容量或改變糞便的成分以增加結腸推進運動,又可分為下幾類:⑴鹽類瀉劑:如硫酸鎂、硫酸鈉,因口服后不易吸收,使腸腔內滲透壓升高,阻止了水分的吸收,致使腸內容物積增大,腸道擴張而刺激腸蠕動。作用較快,口服后0.5~3小時、直腸給藥后5~15分鐘發生作用。可用于急性便秘,灌腸則常用于糞便嵌塞,不能長期使用。腹瀉劇烈者可致脫水。⑵膨脹性瀉劑(充腸劑):這種制劑含纖維素,吸水后形成柔軟的凝膠,使糞便容易排出,并可刺激腸蠕動。服后1至數天發生作用,無全身作用,可以長期使用,尤在低纖維膳食、妊娠期、撤退刺激性瀉劑時為宜。小麥麩皮、玉米麩皮、魔竽淀粉、瓊脂、甲基纖維素、車前子制劑等均屬此類。服用這類制劑時須注意多飲水;有腸狹窄者,因可引致腸堵塞,應慎用。⑶軟化劑:為表面活化劑,能使糞便中的脂肪與水容易混合,并增加腸道分泌,如辛丁酯酸鈉(鈣)。通過口服,本身不吸收,但可增加其他物質的吸收,可能與瀉劑的肝毒性有關。只宜于短期(1~2周)使用,故不適合用于慢性便秘。⑷潤滑劑:如石蠟油。在腸道中不被消化吸收,可包繞糞塊,使之容易排出;同時又妨礙結腸對水的吸收,故能潤滑腸腔、軟化大便,口服后6~8小時發生作用。長期使用可妨礙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不應與表現活性劑同時使用,以名增加礦物油的吸收。本品還是從肛門漏出,引起瘙癢。只能短期使用,不適于慢性便秘。⑸高滲性瀉劑:因高滲性作用,增加腸腔內壓,刺激腸蠕動。甘油直接注入直腸后,由于高滲透壓刺激直腸壁引起排便反射,兼有潤滑作用,幾分鐘內可引起排便。乳果糖經結腸細菌代謝為低分子時的酸,降低結腸pH值,增加腸蠕動。⑹其他瀉劑:曾使用過的一些瀉劑還有甘汞、蘆薈、牽牛、巴豆、硫磺等,現已不用。處理便秘病人時,應熟悉上述瀉劑的作用,合理用瀉。一般來說,慢性便秘以膨脹性瀉劑為主,僅在必要時再使用刺激性瀉劑。急性便秘可酌情選用小劑量的鹽類瀉劑、刺激性瀉劑、潤滑劑等,但不要超過1周;如超過1周仍不能糾正便秘,應仔細尋找病歷。凡有長期濫用刺激性瀉劑者,必須逐漸停用,并加服膨脹性瀉劑。作者曾多次處理長期濫用各種瀉劑者,停藥后用服麩皮制劑,同時多飲水,逐漸恢復規律排便,此過程中,可酌情間斷加用少量其他緩瀉劑,以幫助平穩過渡。不少患者自行或按醫囑長期、連續服用各種瀉劑,其實,一次用瀉劑將結腸完全排空后,需3~4天結腸才能重新充滿,因此,連續用藥是不妥當的。一般瀉劑口服后需6~8小時發生作用,故較合理的服藥時間應為睡前,這樣,次晨起床后或早餐后排便,更符合生理。㈣灌腸:主要適應癥是術前腸道準備、糞便嵌塞、急性便秘。溫生理鹽水較為適宜,因其對腸道刺激小。而肥皂水因對結腸粘膜刺激太大,應避免使用。另外,經常灌腸是產生依賴性,應予注意。㈤外科治療:外科治療的適應癥主要是結腸、直腸、肛管器質性或功能性病變所引起的便秘。1.結腸阻塞:由于以往的常規檢查手段即能容易地明確此類病變,從而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恢復結腸的暢通,消除便秘癥狀。2.直腸肛管出口阻塞:⑴肛管狹窄、肛裂、痔可分別作相應的外科處理,注意必須保護肛管組織,以免術后造成新的狹窄。⑵直腸內套疊(rectalintussusception)。⑶直腸前突(rectocele):在女性中十分常見,但僅部分病人有便秘癥狀,而且直腸前突的深度與排便困難的程度并無明顯的平行關系。這提示,發現直腸前突不等于發現了便秘的真正病因。據作者研究的結果,直腸前突只是盆底松弛所引發的諸多臨床表現中的一種表現形式,而且相當多的腸道慢轉動型便秘患者也有明顯的直腸前突。只有經過反復、周密的檢查,排隊了腸道慢轉運、內外括約肌、盆底肌功能失常和直腸內套疊以及濫用瀉藥的影響后,再經1~3個月嚴格的保守治療,確定直腸前突是引起出口阻塞癥狀的主要原因,而且保守治療不能解除癥狀時施行直腸前突修補手術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如果僅憑某些檢查便急于手術治療,很難得到可靠的遠期療效。⑷盆底痙攣綜合征(spasticpelvicfloorsyndrome)和恥骨直腸肌綜合征(puboreetalissyndrome):都是因盆底肌(橫紋肌)在排便時不能松弛,甚至反而收縮,以致封閉盆底出口,引起排便困難的綜合征。兩征在病因、診斷、治療等方面都還有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探討。以往認為,兩征的主要區別是后者有恥骨直腸肌肥大,故一段時間內曾采用恥骨直腸肌部分切除術、切斷術治療此類疾患,但遠期療效均不理想,目前,多傾向采用生物反饋療法以訓練病人排便時松弛盆底肌,堅持長時間訓練,獲得了較好的療效。作者對上述兩綜合征進行了研究以后,認為這一類疾病的發病原因可能與潛在的先天異常有關。兩種綜合征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發展階段。其臨床的共同特征是排便時盆底橫紋肌反射性弛緩功能失常,導致盆底肌、外括約肌整體反常收縮,而在安靜及盆底收縮時無明顯異常,故建議統一改稱為“盆底失馳緩綜合征”(unrelaxedpelvicfloorsyndrome)。由于迄今為止還不能從解剖學、生理學、組織學方面證實后一綜合征的病理變化僅發生在恥骨直腸肌,而作者對多例此類患者進行恥骨直腸肌、恥骨尾骨肌、外括約肌同步肌電測量,均證實系同步反常放電,因此,“恥骨直腸肌綜合征”一名不妥建議放棄。單獨切除或切斷恥肌直腸肌不能改變產生盆底及外括約肌整體反常收縮的病理生理機制,而且,手術造成的損療法治療此類患者,其中年輕患者便秘癥狀緩解。作者認為,以過類患者應首先采用生物反饋療法,并配合其他能緩解排便困難的措施如高纖維膳食等,以盡力恢復正常排便反射。下列幾項可列為手術指證:①直腸指診捫及盆底肌顯著肥大并導致肛管狹窄,后方直腸呈袋狀后突;②肛腸動力學檢查,肛管功能長度有感于5~6cm,而內括約肌功能正常;③盆底肌電圖檢查,盆底橫紋肌有超過正常值上限的病理多相波,并有確定的模擬排便時反常放電;④腸道轉運功能檢查有明顯的排出功能失代償,即標志物潴留于直腸壺腹;⑤長期(至少有感于3個月)嚴格的保守治療無效,病人極其痛苦者。因后方肌部分切除術能縮短肛管長度,減少排便阻力,在設計合理、操作細致的前提下,可作為本征后期的一種姑息療法。其橫紋肌切除程度以使術后肛管功能長度不少于3cm為妥。3.內臟神經病變:⑴先天性巨結腸:而短段先天性巨結腸患者,可采用強力擴肛或肛管直腸平滑肌切除術。文獻報道該法療效較好,且可同時達到診斷和治療兩個目的。手術要點:于肛管后方,從粘膜下向上切除約1cm寬,6~10cm長之內括約肌和直腸平滑肌肌條,然后縫合創口。⑵特發性巨結腸:其臨床與X線表現為類似于“短段巨結腸”。其病因可能是獲得性的,但也不能排隊先天因素。其臨床特點表現為兩次排便間的間歇期極長,一次可排出大量干硬糞塊并伴有排便疼痛。但患者一般情況較好。常規檢查,腹部可捫及糞塊,直腸中有大量干硬便。水溶性造影劑行直腸造影可見直腸顯著擴大。其與短段巨結腸相鑒別要點有二:①肛管直腸抑制反射存在(但要注意,因直腸擴大,擴張直腸之氣囊須足夠大以觸及腸壁,以免導致假陰性);②無肌間神經叢異常,行腸道轉運功能檢查時,可見標志物潴留于直腸。治療以灌腸并保持直腸空虛為主,必要時可酌和硫酸鎂口服。保守治療無效者,可行內括約肌部分切除術,或肛管直腸平滑肌切除術甚至Duhamel手術。⑶結腸無力:即特發性慢轉運型便秘,其外科治療至今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所謂結腸無力,是指結腸外觀正常,但全腸道通過時間大大延長。雖然有不少作者報道用結腸切除術治療本型便秘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但是,外科醫生通常都不愿意切除外觀正常的結腸。有報告說此類便秘患者的結腸有明顯的內臟神經異常,但是,由于難于事先確定這種異常的范圍,空間應切除多少腸管才算合適則難以肯定。據國外作者的經驗,結腸無力發生于哪一部分,則切除部結腸便能糾正便秘。如結腸無力發生于左結腸,則左半結腸切除可解除便秘,如結腸無力發生于全結腸,則需行全結腸切除,回腸直腸吻合術。㈥中醫中藥治療:中醫學對便秘的治療歷來強調需從整體出發,針對病因,調節飲食、越劇、情志,遵照“保胃氣、存津液”原則,合理用藥。反對濫用瀉劑,傷氣耗液。仲景在《傷寒論》中就反復強調,陽明病有大病,并非都可寒下,若腸中津液虧耗,此時大便雖硬亦不可攻,只宜外導或潤下通便,設“陰明病,自汗出,若發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以訓后人。但仍有不少醫者治病不求甚解,見便秘之癥便處以承氣湯攻之,殊不知“承氣本為逐邪,非專為結糞而設”。只有體內滯留有害物質如熱邪,宿食、瘀血、痰飲、食物或藥物中毒時,為宜因勢利導,通過瀉下驅邪而出。而慢性便秘是津液虧、氣機郁、脾腎虛的結果,因此,斷無攻下必要。1.調節飲食起居便秘的基本治療方法。中醫非常重視便秘的飲食療法,主張便閉癥狀一旦解除,即應以“谷肉果萊,食養盡之”,常用的食物有:黑芝麻、胡桃仁、大麻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杏仁、土瓜根汁、葵子、阿膠、蜂蜜、牛奶、牛酥、羊酥等,這些食物性滑質潤,營養豐富,尤適合于老人、產婦、兒童、患者的便秘。絕大多數習慣性便秘通過高速飲食起居,增加活動量和糾正依靠瀉藥排便,都能恢復正常排便,只有很少患者通過藥物加以治療。2.辯證用藥是中醫治療慢性便秘的最大特點,反對見秘便瀉的單純處理,這樣才能靈活妥貼,無后遺諸癥。常用的治療有:⑴增水行舟法:即滋陰養血,增液潤腸法。《醫宗必讀》說:“老年津液干枯婦人產后亡血及發汗利小便,病后血氣未復,皆能秘結,法當補養氣血,使津液生則自通。”并指出:“此類便秘誤用硝黃利瀉,多致不救,而巴豆、牽牛,其害更速。宜八珍湯加蘇子、橘紅、杏仁蓯容,倍用當歸。”作者以四物湯加肉蓯蓉、何首烏、阿膠為本法主方,陰虛加貞子、鎖陽、天冬;血虛加黑芝麻、桑椹子;腸燥津枯加大麻仁柏子仁、蜂蜜;氣滯加枳殼、厚樸;血虛有熱加地栓、槐角、黃芩,治療多例,皆取得了滿意效果。⑵理氣開秘法:即順氣行滯,升清降濁,開上竅,通下竅,“提壺揭蓋”之法。適應于氣機郁滯便秘。前人多和六磨湯(檳榔、沉香、木香、烏藥、枳殼、大黃)為主方,但方中大黃損傷津液,大便更秘;故當以局方蘇子降氣湯(蘇子、半夏、前胡、厚樸、橘紅、當歸、甘草、肉桂或沉香)為主方,可加萊菔子、栝樓、枳殼、杏仁。⑶益脾補腎法:即補益脾腎,培本通便法。腎主五液、脾主散精,腎在下而主氣化,脾居中而司運輸,津液充,氣化行,則大便調暢。脾失輸布過化,腎失溫煦滋潤,則大便秘結,故益脾補腎法是治療頑固性便秘的大法。脾虛中氣不足,無力宣導大腸的氣虛便秘,可用補中益氣湯增當歸尾,加肉蓯蓉、威靈仙。腎陰虛中津虧可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懷牛膝、肉蓯蓉、黑芝麻。腎陽虛氣化失職可用濟川煎加半硫丸。作者通常用自擬運腸通便湯治療頑固性便秘,方藥:肉蓯蓉15g,懷牛膝10g,熟地黃、當歸、白術各15g,威靈仙10g。本方雙補脾腎,不燥不寒,以加強脾腎對在腸宣導運化,推動排便,故命名為運腸通便湯。對老年、久病、產衙及久服瀉劑形成的脾腎雙虛便秘有較好作用,故命名為運腸通便湯。對老年,久病、產后及久服瀉劑形成的脾腎雙虛便秘有較好作用,虛中夾實,腹脹結甚者可加萊菔子、厚樸各10g。脾腎陽虛,腹冷便結者,加韭萊子、葫蘆巴各10g。胡伯虎近年來采用蓯容通便口服液治療便秘取得了較好療效,對虛型慢性便秘和習慣性便秘有肯定療效。服藥后排出成型軟便,通便作用主要是滋陰初腎,潤腸通便
2016-01-13 06:0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習慣性便秘驗方 黃芪建中湯:黃芪、女貞子各20克,桔梗9克,甘草、桂枝各6克,白芍、當歸各15克,大棗12枚,生姜3片。飴糖適量。每日一劑,水煎服,連服10天為一療程,一般服藥1~2療程。益氣溫陽,養血通便。 通便四物湯:生白術40克、肉蓯蓉20克、生地黃20克、炒枳殼10克。水煎取液,早晚分服,每日一劑。5劑為一療程,大便正常后再服1療程以鞏固療效。滋陰潤燥,增液生津。 滋脾更衣湯:炙甘草20克、淮小麥60克、白術30克、黃精20克、大棗15克。水煎服,每日早晚各服150毫升。服藥期間停用其他中西藥。1月為一療程。滋養脾陰,潤腸通便。 枳實導滯丸:大黃9克、炒枳實9克、炒神曲9克,茯苓、黃芩、黃連、白術各6克,澤瀉6克。上藥研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每日1~2次,每次3~6克。清熱祛濕,導滯通便。 偏方因人而異,僅供參考。
2016-01-13 01:13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一般,服用幾個療程的中成藥;果導片或麻仁丸@是可以徹底治療便秘癥狀的@若急速治療的話,可用中藥;番瀉葉,九克煎服@(一般,十五至三十分鐘后,就能下大便了,此藥神效)@
2016-01-13 00:29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