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冬季天氣寒冷,身體需要積蓄更多的能量來抵御嚴寒,進補就成為冬季要重視的一項工作。而滋補養生是有講究的,并不是隨便吃點就可以的。藥膳進補在我國源遠流長,其是將中藥材與烹飪原料結合,烹制成可口菜肴,在飽食的同時能起到治病養身的功效。下面就為大家介紹9款適合冬季進補的膳食
蓯蓉煮羊肉
材料:肉蓯蓉心15克,精羊肉200克,續斷12克,醬料、生姜和食鹽適量。
做法:羊肉洗凈切塊,放鍋里加水煮時暫不放調料,放綠豆3克煮沸15分鐘,將綠豆和水一起倒掉,膻味即除。再加水、蓯蓉、續斷和調料用小火煨,至肉爛為止,喝湯吃肉。每1~2周吃一次為宜。
功效:蓯蓉煮羊肉適用于氣血兩虛、體虛便秘、產后體虛畏寒、腎虛陽萎、肺結核和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
冬蟲夏草燉老鴨
材料:老鴨200克,冬蟲夏草6克,麥冬9克,川貝9克,螺螄5個,調料、食鹽適量。
做法:用老鴨去骨凈肉200克,加水、螺螄、調料、食鹽同煮。待老鴨燉爛時,再放冬蟲夏草、麥冬、川貝,用小火煨30分鐘后,喝湯吃肉。每1~2周吃一次為宜。
功效:冬蟲夏草燉老鴨適于體弱貧血、易受風寒感冒、肺陰虛喘咳、腰酸腿軟的患者。
首烏粥
材料:何首烏50克
做法:用砂鍋煎取濃汁去渣,入梗米100克,大棗3枚,冰糖適量同煮為粥。早、晚服食。
功效:首烏粥適用于未老先衰,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壓、健忘、貧血、便秘、遺精、腰膝酸痛患者的進補。
杞圓膏
材料:枸杞500克,桂圓500克
做法:用文火在砂鍋中慢慢煎熬,漸加水煮至桂圓無味,方去渣,然后用慢火熬成膏,瓷罐收貯備用。每日一匙,用開水沖服。
功效:枸杞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力,增強性功能,有擬膽堿樣作用。適合于肝腎陰虛的中老年人進補。
阿膠膏
材料:阿膠250克
做法:敲碎入陶瓷瓶中,加黃酒350克,浸泡l~2天,然后放入砂糖或冰糖250克,加清水250克,置鍋內隔水蒸燉,用筷子攪和,待全部溶化后,冷卻備用。每日1~2次,每次一湯匙,開水送服。
青蒿甲魚湯
材料:青蒿10克、干桃花10克(鮮花更好)、黃芪10克、甲魚200克(去毛,去內臟,保留骨)
做法:將前3味藥放入沙鍋內,加水適量,煎湯,去渣留液,再與甲魚一同放入沙鍋內煎煮,如藥液過少,再加適量清水,約煎半小時后,溫度略低時加入蜂蜜即可,連服半月以上。
功效:此方有滋陰養顏、補血滋潤之功效,適宜女性。
枸杞沙苑甲魚湯
材料:甲魚1只約500克,去頭及內臟,切塊,枸杞子、沙苑子各50克
做法:洗凈用紗布包好,共煮至甲魚肉爛,去中藥加調料,吃肉喝湯。
功效:用于氣陰兩虛、肝腎不足,表現為氣短乏力、腰膝酸軟、手足心熱、白細胞下降等。
當歸黨參甲魚湯
材料:甲魚1只約500克,當歸50克、黨參50克
做法:甲魚去頭及內臟,切塊,用紗布包當歸、黨參,與甲魚共煮至肉爛,去中藥加鹽及調料即可。
功效:用于慢性病貧血、免疫功能低下、口干咽燥、消瘦乏力等癥。
黃芪甲魚湯
材料:浮小麥100克、生黃芪50克,甲魚1只
做法:浮小麥、生黃芪泡6小時后用紗布包嚴,甲魚去頭及內臟切塊后,與中藥共煮至肉爛,去中藥加鹽及味精,吃肉喝湯。調料中不用花椒、辣椒、大料、桂皮等辛溫發散之品。
功效:用于陰虛內熱、盜汗、五心煩熱。
(責任編輯:鄧美如 )
文章關鍵詞:
我們都知道冬季時節是最佳的進步時節,俗話說冬令進補,來春打虎,那么冬季時節該如何滋補身心呢?中藥進補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下面中醫就為大家……詳細>>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由于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此時的新陳代謝減慢,腸胃吸收功能好,攝入……詳細>>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由于氣候寒冷,人體對能量與營養的要求較高,而且人體此時的新陳代謝減慢,腸胃吸收功能好,攝入……詳細>>
冬至過后,人們飲食上開始進入冬補的“模式”。俗話說“秋冬進補,來年打虎”“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中醫歷來強調“陰陽平衡”、“天人相應……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