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隆冬時節,羊肉可以說是餐桌上的寵兒。一家人圍爐而坐,喝一碗羊肉湯,來一鍋羊肉火鍋,不僅驅寒暖心,而且能補益身體。
說起羊肉,不禁想到清代詩人袁枚的一件趣事。有一次他設宴招待客人,席上有好幾樣羊肉做的菜肴,但客人嫌有膻味,動筷者甚少。袁枚笑著對大家說: “羊肉之味,美不可言,你們怎么都不吃呢?從古人造字而言,美字從羊,鮮字從羊,羹字也從羊,就連吉祥的祥字,也離不開羊,可見凡山珍海味,均不及羊肉味美也。”大家聽后,滿堂大笑,紛紛舉筷,爭相品嘗。在歷史上,羊肉的吃法也是各式各樣的,如滿族的“全羊席”,回族的“羊湯飯”,維吾爾族的“烤全羊”。
羊肉還是冬令絕佳的食療保健品。據現代醫學研究資料顯示,羊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B1、B2及PP(尼克酸),無機物鈣、磷、鐵、鉀、碘等成分,營養十分全面、豐富。在祖國醫學文獻中,也有羊肉補益健身的很多記載。《千金方·食治》說羊肉:“主暖中止痛,利產婦。”《日華子本草》說它“開胃肥健”。《日用本草》說羊肉能“治腰膝嬴弱,壯筋骨,厚腸胃”。《本草綱目》則稱羊肉“暖中補虛,補中益氣,開胃健身,治虛勞寒冷,五勞七傷”。
漢代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 “當歸生姜羊肉湯”(精羊肉250克,當歸30克,生姜15克),就是以羊肉為主,配當歸之潤,補血活血通經,配生姜溫胃散寒,該方溫中補血,祛寒止痛,不僅對婦人產后血虛、頭昏乏力、腹中寒冷隱隱作痛有很好療效,而且配上杜仲、枸杞、淫羊霍等對年老體弱、腎虛腰痛、陽痿及慢性氣管炎、肺結核、慢性腹瀉引起的營養不良以及貧血遇寒怕冷者也有效果。此外,用羊肉與黨參、干姜同煮食,可治脾胃虛寒之反胃嘔吐、腹痛喜按、大便溏薄等癥。如用羊肉煮蘿卜,則可消痰止咳,溫中益氣。但羊肉性溫,故有外感時,或素體痰火濕濁較重,或患有嚴重皮膚病者當忌用。
除羊肉外,羊肺、羊肝、羊心、羊腎、羊乳、羊骨、羊石子等對人體都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和藥用價值:
羊肺:能補肺氣,調水道。羊肺與柿霜、杏仁煮食,能治肺痿咳嗽,同茯苓、苡仁燉服,能治小便不利和小便頻數等。
羊肝:能補肝、益血、明目。因羊肝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古書記載羊肝能治許多種眼科疾病,其中治夜盲癥效果最佳。用羊肝同中藥菟絲子、車前子、麥冬、決明子、五味子、枸杞子等19味藥材制成的 “羊肝丸”,對青光眼有輔治作用。
羊心:有補心、解郁的功能。取羊心一個,玉竹15克,加水燉熟后食肉喝湯,可治憂郁、噯氣、驚悸、失眠健忘等。
羊腎:即羊腰子,能補腎氣、益精髓,可治腎虛勞損、腰脊疼痛、足膝痿弱及耳聾、消渴、陽痿、尿頻、遺尿等癥。如用羊腎一對,杜仲30克(鹽水炒)同煮服,能治腎虧腰痛。
羊乳:羊乳的脂肪及蛋白質含量一般比牛乳多,而脂肪球比牛乳小,所以比牛乳更易消化,是老幼皆宜的飲品。羊乳還能溫潤補虛,對消渴、反胃、呃逆、虛勞等有效。
羊骨:能補腎強筋骨,治腰膝酸軟、筋骨攣痛等癥,一般可煎湯服或煉成丸散。如用羊脛骨一根敲碎,加大棗20枚、糯米適量同煮沸。
羊石子:即羊睪丸,又稱羊外腎,藥用歷史十分悠久。《本草綱目》記載有用它治療 “腎虛精滑”的功效。如治腎虛、遺精、滑精,可取羊腎三對,剖開抹鹽少許,烤熟,搗爛如泥,再取中藥補骨脂、龍骨、小茴香、胡蘆巴各30克,云木香15克,核桃仁21個,搗爛用黃酒浸透后蒸熟,和羊腎混合后再搗爛,制成每粒重6克的藥丸,每次一丸,每天2次,飯前用溫開水送服。(責任編輯:吳任飛 )
文章關鍵詞:
“冬令進補”理論是我國中醫學積數千年經驗流傳下來的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傳統的保健養身方法之一。當前,隨著氣溫的降低,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宣傳……詳細>>
牛伯勞作了一輩子,本指望老來能享一段清福,沒想到身子骨卻大不如前了。去年冬天,兒子在城里看到有 “冬令進補”的宣傳,想想父親的身體也不……詳細>>
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因此很多家長想給孩子進補膏方,但卻不知道孩子是否適合進補、進補的話該吃什么樣的膏方。專家指出,有反復呼吸道……詳細>>
冬季來臨,家家戶戶的冬令進補又提上議事日程。冬季是進補的好時候,看看這個冬季需要怎樣補,對你很有好處哦。 那么不同人群在冬季該如何進補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