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胃酸分泌過多、胃排空延遲、食管黏膜防御機制減弱等。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7-12-14 02:36
1. 發病機制: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會導致胃內容物反流進入食管;胃酸分泌過多會損傷食管黏膜;胃排空延遲使胃內壓力增高,增加反流風險;食管黏膜防御機制減弱使其易受反流物刺激。
2. 癥狀表現:常見有燒心、反酸、胸痛、吞咽困難等。
3. 診斷方法:通過胃鏡、食管 pH 監測、食管壓力測定等檢查明確診斷。
4. 生活方式調整:睡前 2 - 3 小時不再進食,睡眠時墊高床頭 10 - 15 公分,避免高脂、辛辣食物,戒煙戒酒,控制體重。
5. 藥物治療:口服促動力藥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抗酸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枸櫞酸鉍鉀等。
6. 手術治療:癥狀嚴重且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抗反流手術。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進行治療和生活調整,以緩解癥狀,預防并發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