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胃下垂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膈肌位置下降、腹肌松弛、胃壁張力降低、身體消瘦、不良飲食習慣等。治療方法包括飲食調整、藥物治療、運動鍛煉、中醫治療及手術治療等。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7-11-02 06:22
1.發病原因:膈肌位置下降,支撐作用減弱;腹肌松弛,對胃的牽拉固定作用不足;胃壁本身張力降低,容易下垂;身體過于消瘦,腹腔脂肪較少,胃缺少支撐;長期不良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飯后劇烈運動等。
2.飲食調整:少食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增加營養,多吃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進食后適當休息,避免立即運動。
3.藥物治療:可使用補中益氣丸,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多潘立酮片,增強胃動力;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混懸凝膠,保護胃黏膜。用藥務必遵醫囑。
4.運動鍛煉:進行仰臥起坐、俯臥撐等增強腹肌力量的運動;也可練習腹式呼吸,改善膈肌功能。
5.中醫治療:通過針灸、艾灸等中醫療法,調節胃腸功能。
6.手術治療:對于嚴重的胃下垂,經保守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胃下垂五公分經過綜合治療,多數患者癥狀可得到改善,但能否完全康復因人而異。患者應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并定期復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