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于學暉 藥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營養科
-
對于身高 175cm 體重 77 公斤的 25 歲人士,減肥可從飲食控制、增加運動、規律作息、調節心理、藥物輔助等方面著手。 1. 飲食控制: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控制每餐的分量,避免暴飲暴食。 2. 增加運動: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跑步、游泳等,還可結合力量訓練,如俯臥撐、仰臥起坐、深蹲等,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 3. 規律作息:保證每天 7-8 小時的充足睡眠,有利于新陳代謝的正常進行。避免熬夜,以免影響激素平衡,導致肥胖。 4. 調節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態,避免因壓力過大而通過進食來緩解,可通過冥想、聽音樂等方式放松心情。 5. 藥物輔助:如果通過上述方法效果不佳,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輔助減肥,如奧利司他、二甲雙胍、利拉魯肽等。但需注意藥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減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堅定的決心和持續的努力。在減肥過程中,如有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
2024-10-22 12:22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你的情況建議運動減肥比較好,你可以進行跑步和器械鍛煉相結合的方法來減肥
2024-10-22 12:22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一、運動 一天三個黃金運動減肥時間: 1.清晨 瘦身部位:上腹。 直坐于床上,雙手舉起與床平行。雙手保持與床平行的動作,用10秒的時間讓身體慢慢向后傾斜,做此動作時,眼睛要看著腰腹部慢慢伸展。身體復原,重復8次。 瘦身部位:腰上的腹斜肌。 仰臥,左手放在頭后,左肋向左擰轉,右膝抬起,左肘要盡量接近到右膝。復原,重復8次。另一側的動作和此一致。 瘦身部位:腰及下腹。 直立,把紙巾盒立著放,不要讓它向左或向右倒下。雙手叉腰,抬起挨著紙巾盒的那一側腿,讓它繞向紙巾盒的另一側,轉動腿部時要盡量抬高膝蓋,以鍛練到腰部肌群。5分鐘以后,把紙巾盒拿到身體另一側,重復此動作5分鐘。 2.日間休息 1.坐在椅子上,抬高雙腿向一側彎屈,感覺腰部被牽拉。重復5次。換另一側同樣動作。 2.雙手和膝蓋支撐在地面上,頭部、肩部、膝蓋等三點成一條直線,手指微微向內側扣;雙臂彎屈使胸部盡量接近地面,身體保持平直;雙臂向上撐至最初的動作。 3.睡前 面向上平躺在床上,雙腿彎屈,大腿內側夾住一個靠墊。雙手置于腦后讓頭保持向上抬的姿勢;大腿內側用力時,手慢慢滑向膝蓋。保持這個姿勢5秒鐘之后,手還原至抱頭的動作,停頓5秒鐘后,再重復7組動作。 二、飲食 1.早餐 早餐作為一天的第一餐,對膳食營養攝入、健康狀況和工作或學習效率至關重要。不吃早餐,容易引起能量及其他營養不足,降低上午工作生活學習效率。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有以下害處。 早餐怎樣吃? 早餐距離前一晚餐的時間最長,一般在12小時以上,體內儲存的糖原已消耗殆盡,應及時補充,以免出現血糖過低。血糖濃度低于正常值會出現饑餓感,大腦的興奮性隨之降低,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或學習效率。 食物中的供能營養素是維持低血糖水平的主要來源,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接近1:0.7:5的早餐,能很好地發揮碳水化合物在餐后快速升血糖作用,同時又利用了蛋白質和脂肪維持進餐2小時后血糖水平的功能,兩者互補,使整個上午的血糖維持在穩定水平,來滿足大腦對血糖供給的要求,對保證上午的工作或學習效率有重要的意義。 早餐的食物的種類應該多樣,搭配合理。可以根據食物種類的多少來快速評價早餐的營養是否充足。如果早餐中包括了谷類、動物性食物(肉類、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類食物,則為早餐營養充足;如果只包含了其中的2項或以下則為早餐的營養的不充足。 早晨起床半個小時后吃早餐比較適宜。成年人早餐的能應為2930kJ(700kcal)左右,谷類為100g左右,可以選擇饅頭、面包、麥片、面條、豆包、粥等,適量的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或大豆制品,再有100g的新鮮蔬菜和100g的新鮮水果。不同年齡、勞動強度的個體所需要的能量和食物量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加以調整。 2.午餐 午餐要吃好 經過上午緊張的工作或學習,從早餐獲得的能量和營養不斷地被消耗,需要進行及時的補充,為下午的工作或學習生活提供能量。因此,午餐在一天三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午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所需總能量的30%~40%,以每日能量攝入9209kJ(200kcal)的人為例,主食的量應在125g左右,可在米飯、面食(饅頭、面條、麥片、餅、玉米面發糕等)中選擇;可按照均衡營養的原則從肉、禽、豆類及制品、水產品、蔬菜中挑選幾種進行搭配,可選擇動物性食品75g,20g大豆或相當的制品,150g蔬菜,100g水果,以保證午餐中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 3.晚餐 晚餐要適量 晚餐與次日早餐間隔時間很長,所提供能量應能滿足晚間活動和夜間睡眠的能量需要,所以晚餐在一日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晚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所需總能量的30%~40%,晚餐谷類食物應在125g左右,可在米面食品中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糙米、全麥食物。這類食物既能增加飽腹感,又能促進腸胃蠕動。另外,可選擇動物性食品50g,20g大豆或相當量的制品,150g蔬菜,100g水果。 不少城市家庭,生活節奏緊張,白天忙于工作、學習,晚上全家團聚。晚餐過于豐盛、油膩,會延長消化時間,導致睡眠不好。有研究表明,經常在晚餐進食大量高脂肪、高蛋白質食物,會增加患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危險性。 如果晚餐攝入食物過多,血糖和血中氨基酸的濃度就會增加,從而促使胰島素分泌增加。一般情況下,人們在晚上活動量較少,能量消耗低,多余的能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合成脂肪儲存在體內,會使體重逐漸增加,從而導致肥胖。此外,晚餐吃得過多,會加重下消化系統的負擔,使大腦保持活躍,導致失眠、多夢等,因此,晚餐一定要適量,以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為宜。 從事夜間工作或學習的人,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增加。如果晚上工作或學習到深夜,晚飯到睡眠的時間間隔往往在5小時~6小時或者更長。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要保證晚餐的營養攝入,要吃飽,不宜偏少;另一方面,還要適量吃些食物,以免營養攝入不足,影響工作或學習效率。一杯牛奶,幾片餅干,或煮一個雞蛋,一塊點心等,都可以補充一定的能量和營養。 合理地分配三餐的時間和食物量 健康的飲食行為是保證充足均衡營養攝入的前提,應根據身體的生理需求,特別是消化系統的活動規律,并考慮日常生活、工作或學習等情況來安排一天的餐次和食用量。每天進餐的次數與間隔時間應根據消化系統的功能和食物從胃內排空的時間來確定。食物的物理性狀和化學組成的不同,排空的速度也不同。一般來講,稀的、流體食物比稠的、固體食物排空快;小塊食物比大塊食物排空快。含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在胃內停留的時間較短,而含蛋白質和脂肪多的食物停留時間長,混合物一般胃排空時間為4小時~5小時,因此,一日三餐中的兩餐的間隔時間以4小時~6小時為宜。 考慮日常生活習慣和消化系統的生理特點,一日三餐的時間應相對規律。一般情況下,早餐安排在6:30-8:30,午餐11:30-13:30,晚餐18:30-20:00之間進行為宜。早餐所用時間以15分鐘~20分鐘,午、晚餐以30分鐘左右為宜,不宜過短,也不宜太長;進餐時間過短,不利于消化液的分泌及消化液和食物的充分混合,影響食物的消化,會帶來腸胃不適;進餐時間太長,會不斷地攝取食物,引起食物攝取過量。進食時應細嚼慢吞,不宜狼吞虎咽。三餐定時定量,不以饑一頓飽一頓。 一日三餐應將食物進行合理分配,通常以能量作為分配一日三餐進食量的標準。一般情況下,早餐提供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40%為宜。應根據職業、勞動強度和生活習慣進行適當調整。各類食物的食用量可根據能量需要進行調整。
2024-10-22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