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鈣和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一般情況下可以同時服用,但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個體的營養狀況、吸收能力、服用的制劑類型、服用劑量以及年齡等。 1. 個體營養狀況:若本身缺乏鈣和鋅較嚴重,同時服用可能更利于補充。但如果只是輕度缺乏或營養均衡,同時服用可能并非必需。 2. 吸收能力:不同個體對鈣和鋅的吸收能力有差異。吸收能力好的,同時服用可能影響不大;吸收能力差的,可能需要分開補充。 3. 制劑類型:某些復合制劑經過特殊處理,鈣和鋅的配比合理,可同時服用。而單純的鈣制劑和鋅制劑同時服用時,可能會相互影響吸收。 4. 服用劑量:大劑量服用可能增加相互干擾的風險,小劑量相對影響較小。 5. 年齡因素:兒童、成年人和老年人對鈣和鋅的需求和吸收能力不同。兒童生長發育快,可能同時補充效果較好;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同時服用需謹慎。 總之,鈣和鋅能否同時服用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在補充前咨詢醫生或營養師,進行相關檢測,以確定最適合的補充方式。同時,注意飲食均衡,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營養。
2024-10-13 14:03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孔書雪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可以的啊。哈藥集團的鈣鐵鋅三個還一起服用呢,我們家一直這樣吃的,三種東西一起補,平時多曬太陽多吃水果蔬菜,還有雞蛋,保證營養
2024-10-13 14:03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親,按理說鈣和鋅同時補充應該是沒事的,因為這些都是身體多所需要的微量元素,所以可以同時服用的。
2024-10-13 14:03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鈣鋅最好是間隔兩個小時吃,同時吃的話鈣的活性比較好會影響鋅的吸收的,這樣鋅的補充效果就不好。
2024-10-13 14:03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許宗彥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補鋅補鈣不如調脾胃目前的國人把補鈣補鋅補充魚肝油當成了高級營養品了.好象不管是小孩出現的任何情況,只要一補鈣補鋅補充魚肝油后,就可以包治百病了.這真是怪事啊.提醒家長們,是藥3分毒啊.鈣劑是用于治療鈣缺乏癥的藥品,不是用來養人的補品.還是要均衡的膳食營養才是補身體的好辦法啊.這不是缺鈣和缺鋅的問題,而是是否缺乏均衡的營養素的問題.不要只想著給孩子服藥,要多想想怎么給孩子平衡膳食,均衡營養.在兒科門診,經常見到一些孩子營養素缺乏,缺鋅缺鈣,消化功能紊亂,屬于“飲食積滯,脾胃受損”.父母多數很緊張,要求醫生一定多開點好藥補補.專家說,補鋅補鈣,不如調理好孩子的脾胃.“脾胃為后天之本”,出現這些癥狀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的脾胃功能受損.由于鐵鋅類制劑可剌激胃腸道,所以若還是嚴重缺乏,不必刻意去補,否則會加重消化不良.加之鐵鋅鈣等微量元素,如果不同時補充的話,互相之間是會產生排斥的,補充單一的微量元素,會引起其他元素的吸收不足,從而導致另一元素的缺乏.如補鈣多了,會引起鐵和鋅的缺乏,補鐵多了,又會引起鈣與鋅的吸收不足.因此,專家建議,最好帶孩子到醫院檢查一下,是否真有微量元素缺乏,并在醫生的指導下辯證用藥.如屬于脾虛伴有積滯,就不能單純消積,而應該用些健脾的或調理脾胃功能的中藥,效果會更好.同時,父母要配合科學的喂養方法,做到膳食營養平衡,飲食有節,葷素合理搭配,且多吃蔬菜,使孩子從日常飯菜中吸收自身需要的營養素,身體自然會一天天強壯起來的.維生素A、D中毒警示語:不要小孩有事無事的,就只想著要補鈣、補魚肝油等,這些制劑是藥品,不是食品.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藥,服用多了會有害處的.讀一讀下面的資料,你也許會明白一些道理的.維生素A中毒:攝入大劑量維生素A,可致急性、慢性及致畸性毒性,急性毒性產生于1次或多次連續攝入成人參考攝入量(RNI)100倍,或兒童大于其(RNI)120倍時,其早期癥狀為惡心、嘔吐、頭痛、眩暈、視覺模糊、肌肉失調、嬰兒囟門突起.當劑量很大時,可有嗜睡、厭食、少動、反復嘔吐.據報道有位體重2.25kg,1個月齡的男嬰,在11天內接受了14000μg維生素A后中毒死亡.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常見,維生素A使用劑量為其(RNI)10倍以上時可發生,常見癥狀是頭痛、脫發、肝大、長骨末端外局部疼痛、肌肉僵硬、皮膚瘙癢等.動物實驗證明,維生素A攝入過量可導致胚胎吸收、流產、出生缺陷.孕婦在妊娠早期每天大劑量攝入,娩出畸形兒相對危險度為25.6.攝入普通食物通常不會導致維生素A過多,絕大多數過多攝入維生素A濃縮劑所致,也有食用狗肝、熊肝或紅色肝致維生素A中毒的報道.大量攝入類胡蘿卜素可出現高胡蘿卜素血癥,易出現類似黃疸的皮膚,但停止使用類胡蘿卜素后,癥狀會逐漸消失,未發現其他毒性.維生素A最好的食物來源:各種動物肝、魚肝油、魚卵、全奶、奶油、禽蛋等;維生素A原良好來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如冬汗菜、菠菜、苜蓿、空心菜、萵筍葉、芹菜葉、胡蘿卜、豌豆苗、紅心紅薯、辣椒、芒果、杏子及柿子等.維生素D中毒:由于維生素D可以在體內蓄積,如果攝入過多,就會引起中毒,出現高血鈣和高尿鈣.但有報道幼童每天攝入維生素D3僅45μg(1800U),即出現維生素D過多癥癥狀.某些病例維生素D中毒量僅為(RNI)5倍,表現為食欲缺乏、體重減輕、惡心、嘔吐、頭痛、多尿、煩渴、發熱,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血清鈣磷增高,以至發展成動脈、心肌、肺、腎、氣管等軟組織轉移性鈣化和腎結石,嚴重者將因腎、心臟和大動脈鈣化而死亡.1996年某地193名嬰兒給予維生素D3針劑,每周1次,每次1支(7500μg或15000μg),其中187名確診為維生素D3中毒,出現腕關節X線改變、腎鈣質沉著及顱腦CT改變等異常.維生素D中毒后,首先應停服,限制鈣攝入,重癥者可靜脈注射乙2胺4乙酸(EDTA),促使鈣排出.維生素D最好的來源:經常曬太陽是人體廉價獲得充足有效的維生素D3的最好來源,一個人只要每天曬太陽接受紫外線照射20分鐘,就會自己生成維生素D1天的需要量.在陽光不足或空氣污染嚴重地區,可用紫外線燈做預防性照射.只要經常接觸陽光,在日常飲食條件下,不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病.食物來源: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水魚,如沙丁魚、鯊魚,動物肝、蛋黃等動物性食品及魚肝油制劑中.我國不少地區使用維生素A、維生素D強化牛奶,使維生素D缺乏癥得到有效控制.微量元素鈣:當人體缺鈣時,會引起骨骼、牙齒發育不正常,骨質疏松軟化,肌肉痙攣、凝血障礙、流血不止等癥狀.鈣是無毒元素,但補鈣過量,超過了血液的溶解能力,便會在人體其他組織中沉積溶解.如沉積在關節,會引起關節疼痛;沉積在肌肉里,會形成堅硬的結節;沉積在心臟里,則會引起傳導障礙,導致心律紊亂.少年兒童可導致骨垢過早鈣化長骨生長停滯而影響身高的發育.鈣的食物來源就考慮兩個方面,鈣含量和吸收利用率.奶與奶制品含鈣豐富,吸收率也高,是嬰幼兒理想的鈣來源;水產品中小蝦皮含鈣特別多,其次是海帶;豆類及其制品及油料種子和蔬菜含鈣也不少,特別是黃豆及其制品,黑豆、赤小豆、各種瓜子、芝麻醬、海帶、發菜等鈣含量均豐富.微量元素鐵:鐵缺乏常見于營養不良引起的缺鐵性貧血,嬰幼兒、孕婦及乳母容易發生.鐵過量:口服鐵劑和輸血可致鐵攝入過多.急性鐵中毒的局部影響為胃腸出血性壞死,全身性影響包括凝血不良、代謝性酸中毒和休克.機體鐵儲存過多可致慢性鐵中毒,如損傷多器官的血色素沉著癥,常表現為器官纖維化,組織中含有極高濃度的鐵,大部分為血鐵黃素.鐵的食物來源:鐵豐富來源為動物血、肝、大豆等;良好來源為瘦肉、魚類、紅糖、蛋黃、干果等,牛奶為貧鐵食物.蔬菜中含鐵量不高,油菜、莧菜、菠菜、韭菜等含鐵,但利用率不高.微量元素鋅:鋅缺乏表現為生長遲緩、認知行為改變等癥狀.生長期兒童鋅缺乏最大,常有食欲缺乏、味覺遲鈍甚至喪失、皮膚創作不易愈合、易感染、第2性征發育障礙、性功能減退、精子產生過少等癥狀.鋅過量:成人1次攝入2g以上的鋅可導致鋅中毒,表現為上腹疼痛、腹瀉、惡心、嘔吐.長期補充大量鋅可導致貧血、免疫功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等.鋅過量常致銅繼發性缺乏,損害免疫器官及免疫功能和降低巨噬細胞活力,抑制趨化作用和吞噬作用及細胞殺傷能力.鋅來源廣泛,但動植性食物鋅含量與吸收率有很大差異.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臟是鋅極好來源,干果類、谷類胚芽和麥麩也富含鋅.植物性食物含鋅較低,食物中大部分鋅與蛋白質和核酸結合.按每100g含鋅量(mg)計算,以牡蠣最高達100以上,畜禽肉及肝、蛋類為2~5,魚及其他海產品為1.5左右,畜禽制品為0.3~0.5,豆類及谷類為1.5~2.0,而蔬菜及水果類含量較低為1.0以下.
2024-10-13 1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