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鈣和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同時補充,但需要考慮多種因素,如個體的營養狀況、年齡、吸收能力、補充劑量以及所選用的補充劑類型等。 1. 營養狀況:若本身鈣和鋅缺乏程度較輕,同時補充可能影響不大;若嚴重缺乏,可能需要分別重點補充。 2. 年齡差異:兒童、青少年處于生長發育期,對鈣和鋅需求較大,可在醫生指導下同時補充。成年人一般通過飲食能滿足需求,特殊情況才需額外補充。 3. 吸收能力:個體的腸道吸收功能不同,有些人能較好地同時吸收鈣和鋅,而有些人則吸收效果不佳。 4. 補充劑量:適量補充通常不會相互干擾,過量則可能影響吸收和利用。 5. 補充劑類型:不同的鈣和鋅補充劑,其成分和形式會影響吸收效果。 總之,鈣和鋅能否同時補充不能一概而論。建議先進行相關檢查,了解自身營養狀況,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補充方式和劑量。
2024-10-20 19: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飛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婦產科
-
由于寶寶從出生到1歲生長發育特別快,這樣新陳代謝也很快,故如不注意體內會缺鈣鐵鋅,如何給寶寶正確補鈣,什么鈣寶寶最易吸收:1,藥物鈣:需含碳酸鈣成分的鈣最好,在補鈣的同時需服維生素A+D濃縮魚甘油滴劑.0-6個月寶寶的每日鈣量為400毫克;6個月-1歲的寶寶日需要量是600毫克.2,輔食補鈣:牛奶,蛋黃,魚泥,蝦泥,紫菜,海帶湯,豆漿等,3,輔食補鋅:肝泥,瘦肉末,雞,鴨,鵝,肉泥,魚泥,蘑菇,貝類等;藥物可服葡萄糖酸鋅,硫酸鋅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4,輔食補鐵:多吃蔬菜,西紅柿,油菜,芹菜等,杏,桃,李子,橘子,大棗,瘦肉,蛋黃,動物肝臟,腎臟等,由于食物中的鐵質不易吸收.故需同時服用維生素E.不能同時補,因為這兩種元素在腸道內會互相影響吸收的.至于你所說的什么口服液,其實并不科學,不主張給孩子吃.如果要補,這兩種元素應分開,至于要隔兩小時.你給寶寶做一段時間的飲食日記,計算他每天鈣的攝入量,時間久了,你的心里就有數了.對于袋裝食品,你可以看包裝上的成分表,如果含鈣是40%,那此袋食品鈣的攝入量就以400毫克計.但如果是散裝食品,計算鈣的含量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你也可以上網或查詢有關的教科書,一般都會有標注.將查詢的鈣攝入量相加,如果低于寶寶每天鈣的所需量,就證明寶寶每天補充的鈣是不足的.
2024-10-20 19:51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不能同時補,因為這兩種元素在腸道內會互相影響吸收的..如果要補,這兩種元素應分開,至于要隔兩小時.1,藥物鈣:需含碳酸鈣成分的鈣最好,在補鈣的同時需服維生素A+D濃縮魚甘油滴劑.0-6個月寶寶的每日鈣量為400毫克;6個月-1歲的寶寶日需要量是600毫克.2,輔食補鈣:牛奶,蛋黃,魚泥,蝦泥,紫菜,海帶湯,豆漿等,3,輔食補鋅:肝泥,瘦肉末,雞,鴨,鵝,肉泥,魚泥,蘑菇,貝類等;藥物可服葡萄糖酸鋅,硫酸鋅等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牛奶是最好的鈣源,而曬太陽是最好的補鈣辦法.各種營養素吸收有其特異性.給寶寶補充營養,要抓住不同營養素的吸收規律才能見效.鈣的吸收主要在近端小腸,是一個需要能量的主動吸收過程,而活性維生素D能促進鈣的吸收.當飲食中含鈣較低或機體對鈣的需求增加時,腸道會立即活躍起來,主動吸收鈣.鈣的吸收與年齡密切相關,年齡越小,鈣的吸收率越高.注意日常護理,護理飲食,正常作息,適當鍛煉,保證睡眠.如您滿意,請采納!謝謝!
2024-10-20 19:51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慶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寶寶同時補鋅和鈣的話,要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可以飯前服用伊分子的鋅硒寶片,飯后服用酪蛋白鈣片,這樣效果較好。蛋白鋅,對孩子腸胃不會造成刺激,而且吸收效果較好,有一段的時間間隔可以讓鋅和鈣之間不會產生相互拮抗作用,有利于鋅和鈣的吸收。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給孩子補充這方面的食物,最好做到營養均衡,這樣孩子從食物中獲取足夠多的鋅和鈣,就不會出現缺乏的狀況了。含鋅較多的多為動物類食物,如牡蠣、瘦肉、豬肝、魚類、雞蛋等。此外,植物類中的黃豆、玉米、小米、扁豆、土豆、南瓜、白菜、蘿卜、蘑菇、茄子、核桃、松子、橙子、檸檬等,也含有較多的鋅。
2024-10-20 19:5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目前的國人把補鈣補鋅補充魚肝油當成了高級營養品了.這真是怪事啊.提醒家長們,是藥3分毒啊.還是要均衡的膳食營養才是補身體的好辦法啊.這不是缺鈣和缺鋅的問題,是缺乏均衡的營養的問題.不要只想著給孩子服藥,要多想想怎么給孩子平衡膳食,均衡營養.另外還應注意,補充單一的微量元素,還會引起其他元素的吸收不足,從而導致另一元素的缺乏.如補鈣多了,會引起鐵和鋅的缺乏,補鐵多了,又會引起鈣與鋅的吸收不足..兒童需要哪些營養一個能做到平衡膳食的人,是不需要額外補充某種單一營養素的.否則,反而會打亂體內各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兒童的生長發育很快,如果營養供應不足,或者營養素不均衡,會使腦神經細胞營養不良造成智力障礙;或者導致生長發育遲緩,體重身高不達標等.人體需要的營養有:⑴、水: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質,能幫助代謝,調節體溫,構成全身組織,并對各種食物的吸收和排泄有攜帶作用.水每日需要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25—35毫升.⑵、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是構成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質攝入不足,會造成兒童發育緩慢,抗病力減弱,體重減輕,容易疲勞,貧血,發生營養不良性水腫,甚至影響大腦的發育造成智力低下.蛋白質攝入過量,會影響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從而導致高營養性營養不良,出現小兒厭食癥、小兒疳疾或佝僂病等.蛋白質每日攝入量標準為:按公斤體重乘以需要量系數,1—3歲為1.80;4—6歲為1.49;7—10歲為1.21(換算的蛋白質用量單位為克).瘦肉、雞、魚、牛奶、花生、豆類等食物中含有較高的蛋白質.在攝入蛋白質時,最好是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同時食用,以增強不同類型蛋白質的互補作用,對人體的營養價值會更高.⑶、脂肪:脂肪主要用來變成生長發育的“能量”,兒童生長發育快,一般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2—4克脂肪.在乳類、蛋黃和肥肉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小兒體質瘦弱,發育不好.過量則易至肥胖癥發生.⑷、碳水化合物:人體80%的熱量來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還有能保證蛋白質不被過多分解的作用.兒童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10—20克碳水化合物.食物來源于谷類、豆類、薯類和食糖中.⑸、維生素: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所必需的有機物質,缺少維生素可引起許多疾病.維生素攝入應以蔬菜為主,在蔬菜、水果、魚肝油、牛奶、動物內臟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⑹、微量元素:只要按照上述營養素參考標準,給予了均衡的膳食;微量元素攝入量基本能滿足小孩生長發育的需要,不用特殊補給微量元素的.附:幾種常見食物蛋白質、脂肪含量參考1、雞蛋:含蛋白約10—15%,脂肪約11—15%;2、牛奶:含蛋白約3.5%,脂肪約3.5%;3、豬肉:肥肉含蛋白約2.2%,脂肪為90%:瘦肉含蛋白約16.7%,脂肪約28.5%;4、牛肉:含蛋白約20%,脂肪約10%;5、羊肉:含蛋白脂肪介于豬肉作牛肉之間;6、雞肉:富含蛋白質,含脂肪較少;7、鴨肉:含蛋白約16—25%,脂肪約7.5%;8、魚類:含蛋白質在15—30%之間;含脂肪較低.9、黃豆:含蛋白約為35—40%,脂肪約15—20%;10、含鋅食品:首推核桃、蘋果、黑米、豆腐;其次有扁豆、白菜、卷心菜、萵筍、金針菇、海帶、杏、菠蘿、山楂等.維生素A、D中毒警示語:不要小孩有事無事的,就只想著要補鈣、補魚肝油等,這些制劑是藥品,不是食品.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藥,服用多了會有害處的.讀一讀下面的資料,你也許會明白一些道理的.維生素A中毒攝入大劑量維生素A,可致急性、慢性及致畸性毒性,急性毒性產生于1次或多次連續攝入成人參考攝入量(RNI)100倍,或兒童大于其(RNI)120倍時,其早期癥狀為惡心、嘔吐、頭痛、眩暈、視覺模糊、肌肉失調、嬰兒囟門突起.當劑量很大時,可有嗜睡、厭食、少動、反復嘔吐.據報道有位體重2.25kg,1個月齡的男嬰,在11天內接受了14000μg維生素A后中毒死亡.慢性中毒比急性中毒常見,維生素A使用劑量為其(RNI)10倍以上時可發生,常見癥狀是頭痛、脫發、肝大、長骨末端外局部疼痛、肌肉僵硬、皮膚瘙癢等.動物實驗證明,維生素A攝入過量可導致胚胎吸收、流產、出生缺陷.孕婦在妊娠早期每天大劑量攝入,娩出畸形兒相對危險度為25.6.攝入普通食物通常不會導致維生素A過多,絕大多數過多攝入維生素A濃縮劑所致,也有食用狗肝、熊肝或紅色肝致維生素A中毒的報道.大量攝入類胡蘿卜素可出現高胡蘿卜素血癥,易出現類似黃疸的皮膚,但停止使用類胡蘿卜素后,癥狀會逐漸消失,未發現其他毒性.維生素A最好的食物來源:各種動物肝、魚肝油、魚卵、全奶、奶油、禽蛋等;維生素A原良好來源是深色蔬菜和水果,如冬汗菜、菠菜、苜蓿、空心菜、萵筍葉、芹菜葉、胡蘿卜、豌豆苗、紅心紅薯、辣椒、芒果、杏子及柿子等.維生素D中毒由于維生素D可以在體內蓄積,如果攝入過多,就會引起中毒,出現高血鈣和高尿鈣.但有報道幼童每天攝入維生素D3僅45μg(1800U),即出現維生素D過多癥癥狀.某些病例維生素D中毒量僅為(RNI)5倍,表現為食欲缺乏、體重減輕、惡心、嘔吐、頭痛、多尿、煩渴、發熱,腹瀉、便秘交替出現;血清鈣磷增高,以至發展成動脈、心肌、肺、腎、氣管等軟組織轉移性鈣化和腎結石,嚴重者將因腎、心臟和大動脈鈣化而死亡.1996年某地193名嬰兒給予維生素D3針劑,每周1次,每次1支(7500μg或15000μg),其中187名確診為維生素D3中毒,出現腕關節X線改變、腎鈣質沉著及顱腦CT改變等異常.維生素D中毒后,首先應停服,限制鈣攝入,重癥者可靜脈注射乙2胺4乙酸(EDTA),促使鈣排出.維生素D最好的來源:經常曬太陽是人體廉價獲得充足有效的維生素D3的最好來源,一個人只要每天曬太陽接受紫外線照射20分鐘,就會自己生成維生素D1天的需要量.在陽光不足或空氣污染嚴重地區,可用紫外線燈做預防性照射.只要經常接觸陽光,在日常飲食條件下,不會發生維生素D缺乏病.食物來源: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水魚,如沙丁魚、鯊魚,動物肝、蛋黃等動物性食品及魚肝油制劑中.我國不少地區使用維生素A、維生素D強化牛奶,使維生素D缺乏癥得到有效控制.微量元素鈣:當人體缺鈣時,會引起骨骼、牙齒發育不正常,骨質疏松軟化,肌肉痙攣、凝血障礙、流血不止等癥狀.鈣是無毒元素,但補鈣過量,超過了血液的溶解能力,便會在人體其他組織中沉積溶解.如沉積在關節,會引起關節疼痛;沉積在肌肉里,會形成堅硬的結節;沉積在心臟里,則會引起傳導障礙,導致心律紊亂.少年兒童可導致骨垢過早鈣化長骨生長停滯而影響身高的發育.鈣的食物來源就考慮兩個方面,鈣含量和吸收利用率.奶與奶制品含鈣豐富,吸收率也高,是嬰幼兒理想的鈣來源;水產品中小蝦皮含鈣特別多,其次是海帶;豆類及其制品及油料種子和蔬菜含鈣也不少,特別是黃豆及其制品,黑豆、赤小豆、各種瓜子、芝麻醬、海帶、發菜等鈣含量均豐富.微量元素鐵:鐵缺乏常見于營養不良引起的缺鐵性貧血,嬰幼兒、孕婦及乳母容易發生.鐵過量:口服鐵劑和輸血可致鐵攝入過多.急性鐵中毒的局部影響為胃腸出血性壞死,全身性影響包括凝血不良、代謝性酸中毒和休克.機體鐵儲存過多可致慢性鐵中毒,如損傷多器官的血色素沉著癥,常表現為器官纖維化,組織中含有極高濃度的鐵,大部分為血鐵黃素.鐵的食物來源:鐵豐富來源為動物血、肝、大豆等;良好來源為瘦肉、魚類、紅糖、蛋黃、干果等,牛奶為貧鐵食物.蔬菜中含鐵量不高,油菜、莧菜、菠菜、韭菜等含鐵,但利用率不高.微量元素鋅:鋅缺乏表現為生長遲緩、認知行為改變等癥狀.生長期兒童鋅缺乏最大,常有食欲缺乏、味覺遲鈍甚至喪失、皮膚創作不易愈合、易感染、第2性征發育障礙、性功能減退、精子產生過少等癥狀.鋅過量:成人1次攝入2g以上的鋅可導致鋅中毒,表現為上腹疼痛、腹瀉、惡心、嘔吐.長期補充大量鋅可導致貧血、免疫功能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等.鋅過量常致銅繼發性缺乏,損害免疫器官及免疫功能和降低巨噬細胞活力,抑制趨化作用和吞噬作用及細胞殺傷能力.鋅來源廣泛,但動植性食物鋅含量與吸收率有很大差異.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臟是鋅極好來源,干果類、谷類胚芽和麥麩也富含鋅.植物性食物含鋅較低,食物中大部分鋅與蛋白質和核酸結合.按每100g含鋅量(mg)計算,以牡蠣最高達100以上,畜禽肉及肝、蛋類為2~5,魚及其他海產品為1.5左右,畜禽制品為0.3~0.5,豆類及谷類為1.5~2.0,而蔬菜及水果類含量較低為1.0以下.另外還應注意,補充單一的微量元素,還會引起其他元素的吸收不足,從而導致另一元素的缺乏.如補鈣多了,會引起鐵和鋅的缺乏,補鐵多了,又會引起鈣與鋅的吸收不足.
2024-10-21 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