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于學暉 藥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營養科
-
外陰營養不良是女性外陰皮膚和黏膜組織發生色素改變和變性的疾病,其病因復雜,包括自身免疫、遺傳、感染、內分泌等。治療方法多樣,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 1.自身免疫:機體免疫系統異常攻擊外陰組織,導致營養不良。 2.遺傳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遺傳傾向。 3.感染:細菌、病毒等感染可引發炎癥,長期刺激導致外陰營養不良。 4.內分泌失調:體內激素水平失衡,影響外陰正常代謝和功能。 5.局部刺激:長期的慢性摩擦、搔抓等刺激外陰皮膚。 總之,外陰營養不良需要綜合治療,患者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建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同時,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刺激,定期復查。
2024-10-10 20: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薛祖洋 醫師
冠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兒科
-
什么是外陰營養不良? 外陰營養不良也叫外陰白色病變(外陰白斑)包括外陰部皮膚以及粘膜出現不同程度的白變及粗糙,萎縮狀態,又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根據組織病理變化的不同分為增生型營養不良(包括無非典型增生,非碘性增生兩類),硬化苔蘚型增生,混合型營養不良(亦包括無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兩類)3種類型.增生型一般發生于30~60歲左右的婦女.以可見于任何年齡. 外陰營養不良癥狀 外陰瘙癢為本病的主要癥狀,搔抓可造成局部破潰與感染而出現燒灼感,疼痛,留液.增生型皮膚增厚以皮膚粗糙或有鱗屑,濕疹陽改變,表面顏色多程暗紅或粉紅,夾雜有界限清晰的白色斑塊,硬化苔蘚型皮膚或粘膜變白變薄,甚至裂開,陰道口萎縮者可至性交疼,混合型是在外陰萎縮的基礎上又有增厚的斑塊或疣狀增生灶.外陰營養不良病因病機 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特點,終以人為本病屬于中醫學“陰癢”,“陰蝕”,“陰瘡”等范疇.其發病機理多因肝腎陰血不足,陰部血虛生風化燥而至奇癢難忍,或因脾氣虧虛,一則氣虛血少,不能滋養陰部,脾虛又可生濕,流注于陰部,形成氣血不足而濕濁停滯的虛實夾雜局面,或因濕熱內盛,熱蘊陰部肌膚而至陰癢,皮膚粗糙;疾病入絡,氣血運行不暢而成淤滯,與濕濁相互交結,而見苔蘚,奇癢,濕疹樣改變諸侯,且經久不愈.臨床治療因針對病因病機,或滋養肝腎,養血息風止癢;或清熱解毒利濕;或活血化淤驅風;火建脾祛濕殺蟲,.內外合治,攻補兼施,乃是臨床取得療效之關鍵. 中醫辨證歸納為以下幾種: 1,養血祛風,活血通絡,清熱除濕,消斑止癢 2,溫腎助陽,活血止癢 3,清熱瀉火,養血滋陰 4,疏通經絡,調整氣血,清熱,利濕,止癢 5,滋補肝腎,添精補血 6,祛風殺蟲,利濕止癢 7,燥濕止癢,調理氣血 8,活血通經,軟堅散結外陰營養不良患者護理 (1)陰癢患者往往因為瘙癢難忍,喜用熱水擦洗患處以上止癢,結果只能取決于一時而反致局部皮膚黏膜破損,甚至腫痛潰爛.所以只能用溫水輕輕擦洗,或中藥熏洗. (2)局部破潰者,可用青黛散外敷,或以冰片0.3g,蛤蚧粉3g,研細末,撒在潰爛處.可起收斂消腫之作用. (3)有些病人由于精神緊張,抑郁發怒,思慮過度而誘發或導致病情加劇,應讓病人了解病因,耐心開導,使之心情開朗,消除精神因素的干擾. (4)如有外陰局部潰水者,不能用油膏類外用藥,應用水劑或粉劑類外用藥. (5)患者應注意忌食魚,蟹等發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宜用清淡素凈食物,經常保持外陰清潔,干燥,勤換內褲.
2024-10-10 20:2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長期以來,對外陰有奇癢、皮膚粘膜色素減退變白、局部皮膚變厚、增粗的表現,統稱為外陰白斑,但是一直沒有統一的診斷標準。后來,國際外陰研究機構決定取消外陰白斑的命名,而將此類疾病改稱為慢性外陰營養不良。為此,又使很多人產生誤解,以為這種病像泛指的全身營養不良一樣,有的患者在門診問醫生:我是缺吃什么食物嗎,怎么會營養不良呢? 實際上人們迄今對這種病的確切病因仍不清楚。有人試驗,將患病的外陰皮膚與患者大腿上的正常皮膚相交換,經過一段時間后,發現被移植的皮膚轉為正常,而被移植到外陰部的正常皮膚卻又變為病皮。因此推測,可能是外陰深部的神經血管功能紊亂,以致覆蓋在表面上的皮膚營養失調。研究表明,身體內各部分的組織都是依靠神經調節,使血液供給充分才能從中吸取營養,若長期營養供給不足,必然最終導致發生病變。外陰營養不良是指造成局部病變而言的,與全身的營養狀況并沒有直接關系。 過去有不少人認為外陰白斑是一種癌前病變,主張早期將病變組織切除,但是實踐證實復發的比例相當高。近年來有專家進行長期隨訪卻發現,屬慢性外陰營養不良者,癌變率只不過2%左右。關鍵是對于一些癥狀較嚴重久治無效,以及外陰部出現潰爛面、結節等病變者,應該及時選擇一部分組織進行病理檢查。如果在顯微鏡下發現有上皮非典型增生時,就需要特別警惕,如繼續發展,則需做單純外陰切除術或激光治療等。一般來說,使用氫化可的松,對于使局部皮膚軟化、粘連松懈和祛除瘙癢都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但必須使用較長一段時間才能有效。所以不要對一般止癢藥物喪失信心,應該說,只要用藥后病情沒有發展,癥狀得到減輕,就可以認為這種藥是有效的。 此外,還應注意保持外陰部皮膚清潔干燥,不用肥皂或其他刺激藥物擦洗,不食辛辣或容易致過敏的食物,不穿不透氣的人造纖維內褲,衣著要寬大些,這些對于改善病情是會有一定幫助的。
2024-10-10 20:27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趙蕾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外陰白色病變(慢性外陰營養不良性病變) 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白色病變是一組女陰皮膚、粘膜營養障礙而致的組織變性及色素改變的疾病。亦稱慢性外陰營養不良性病變。 增生型外陰白色病變(增生性營養不良)一般多發生在30~60歲的婦女,主要癥狀為外陰奇癢難忍。病變主要發生在大陰唇及陰唇溝內,有時波及肛門周圍,皮膚顏色成暗紅色,夾雜有白斑,成花斑樣(苔癬化)。同時病區皮膚增厚,似皮革,隆起有皺襞,或有鱗屑、濕疹樣變。 硬化苔癬型外陰白色病變(硬化苔癬型營養不良)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以40歲左右的婦女最為多見。主要癥狀是病損部位發癢。病變可侵犯陰蒂、大小陰唇、后聯合、肛門周圍。開始為小白色丘疹,邊界不整齊,表面平坦,而后逐漸溶合成白色花斑。進一步發展,病區皮膚菲薄皺縮似卷煙紙,形成整個外陰萎縮,陰道口攣縮狹窄,出現性交困難。幼女患此病者多在大、小便后感外陰和肛周不適,一般至青春期時,病變自行消失。 混合型外陰白色病變(混合型外陰營養不良),是上述兩種類型的混合,可見外陰萎縮,并伴有隆起的白色斑片。 外陰白色病變伴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無特殊的臨床表現,診斷主要依靠局部活體組織檢查。如在外陰局部出現潰瘍,或界限清楚的白色隆起,在該處活檢發現非典型增生,其癌變可能性較大。 藥物治療控制局部瘙癢,恢復外陰部皮膚正常形態。但治療后應繼續注意觀察,特別對增生型營養不良而有破潰、硬結者應警惕發生癌變。對久治不愈的潰瘍、皸裂,應作活檢排除癌變,對重度不典型增生應考慮手術治療。 外陰白色病損(外陰營養不良) 外陰白色病損指外陰皮膚變白的病變,以往稱外陰白斑。由于半數外陰癌有外陰白色病變史,曾認為它就是癌前期病變,但最近的研究證明任何角化上皮長期受潮和溫熱的刺激,皆將增厚變白,不是癌前期病變。 主要臨床癥狀為外陰瘙癢。 外陰白色病損亦稱外陰營養不良,系外陰上皮結構不良,無腫瘤改變。可分為三種類型: 1.增生型 病變呈白色或紅色,占外陰營養不良的一半。組織學特點是表皮釘突變鈍或變寬,角化過度,真皮內有慢性炎細胞浸潤。 2.硬化萎縮苔蘚型 表皮變薄,釘突消失。上皮細胞層減少,基底細胞層結構破壞,水腫。 3.混合型兼有上兩種類型的病理改變。 約10%的外陰白色病損有不典型增生的上皮。不典型增生可保持原狀、恢復正常或進展為原位癌。因此,外陰白色病損伴有不典型增生時方可稱為癌前期。 處理以藥物治療為主。增生型可涂1%氫化考的松軟膏每日一次,共6周。硬化萎縮苔蘚型可涂2%丙酸睪丸酮油膏每日三次(每次約8~10mg)共6周或至癥狀消失,然后每日一次共4~6個月。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時,應用甲苯胺蘭染色,確定范圍后行局部切除,鄰近皮膚用氫化考地松膏治療。 女陰營養不良 女陰營養不良(vulvardystrophy)過去稱女陰白色病變或白斑,并當作癌前病變,給以不當的處理。實際上外陰營養不良多不屬癌前病變,病因未明,主要表現為外陰病損部呈白色,角化過度及色素脫失,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組織改變可分為增生型、萎縮型及混合型三個基本類型。 1.增生型營養不良(hyperplasticdystrophy)多發生于40~60歲婦女,好發于陰蒂、小陰唇及陰唇溝等處。局部皮膚呈白色,少數呈粉紅色,皮膚和粘膜均增厚,粗糙,彈性差,可有皸裂或潰瘍形成。鏡下,表皮增厚,常有角化過度,棘細胞增生,釘突延長,基底細胞層常見不等量黑色素脫失。真皮乳頭水腫,有多少不等的慢性炎性細胞浸潤。可伴有或不伴有不典型增生。本病屬良性病變,不合并不典型增生者一般不會癌變,故不屬癌前病變。用保守療法和藥物治療可迅速收效。若伴有不典型增生,則有一定惡性潛能,應注意隨訪病人。 增生型女陰營養不良:棘細胞增生伴釘突延長、增寬和融合,表皮角化過度,真皮慢性炎性細胞浸潤 2.萎縮性硬化性苔癬(lichensclerosusetatrophicus)多見于絕經后婦女,好發于陰蒂、小陰唇、會陰和肛周。病變皮膚萎縮變薄、光亮、呈白色。鏡下,角質層增厚,可見角栓形成。表皮變薄,上皮腳變短或消失,基底細胞空泡變性及液化,色素脫失。真皮淺層水腫,細胞成分減少,呈帶狀均質化為其特征,下方常有慢性炎性細胞浸潤。萎縮性硬化性苔癬一般不伴有不典型增生,多數不致發展為癌。 3.混合型營養不良(mixeddystrophy)外陰皮損區變白,增生與萎縮病變同時存在。可能伴有不典型增生,故應作多點活檢,才能確診。
2024-10-10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