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有很多原因,炎癥是最常見的,可以用抗生素治療腸系膜淋巴結(腹腔淋巴結)炎癥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系柯薩奇B病毒或其他病毒所致.同時可能會出現咳嗽,扁桃腺和頜下淋巴結腫大.扁桃腺和頜下淋巴結在大腦的興奮灶與腸系膜淋巴結在大腦的興奮灶靠得極近,根據優勢灶學說,扁桃腺和頜下淋巴結炎癥引起的中樞興奮必然影響腸系膜淋巴結的興奮灶,反射性的引起“急性非特異性腸系膜淋巴結炎”,這只是一種假說.正常抗炎,治療扁桃腺炎,對腸系膜淋巴結炎即可有效.
2016-03-20 05:28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小孩的情況考慮腸系膜淋巴結炎.腸系膜淋巴結炎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經抗炎治療會治愈的.你孩子是5歲時得的,現在應該好了.
2016-03-20 03:44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希弘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1.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本病常與上呼吸道感染有聯系.臨床表現為發熱,腹痛,嘔吐,或發生腹瀉或便秘.腹痛有時象絞痛在右下腹部,也可在其他部位,故易誤診為急性闌尾炎,在施行手術時才證明為腸系膜淋巴結炎.本病多屬病毒感染,一般自然痊愈(參閱消化系統疾病篇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專節). 2.慢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常由結核引起,伴腸結核或結核性腹膜炎,有結核病接觸史.臨床表現為慢性結核中毒征,低熱,盜汗,倦怠,納差,腹痛,可在右下腹或左上腹捫及腫大的淋巴結,壓痛明顯.抗結核治療一般效果較好.必要時可考慮外科手術.若病史比較典型,腹部壓痛范圍比較廣泛,無腹肌緊張,可先行非手術治療,靜脈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熱解毒劑.應密切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如發現其他誘發疾病應及時治療.以上是對“腸淋膜淋巴結腫大怎么辦”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2016-03-19 16:3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保福 主治醫師
威縣常屯衛生院
一級甲等
婦產科
-
一般認為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癥和寄生蟲病有關.多見于回腸末端.淋巴結呈多發性充血,腫大.腹腔內可有少量炎性滲液.鏡下可見淋巴竇擴張,中性粒細胞由小血管進入淋巴竇內,吞噬細菌.有的白細胞可因此而發生變性崩潰,形成細胞碎片或變性的物質.淋巴結內的血管也擴張充血,生發中心增生,竇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增生.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癥狀,然后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惡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這樣的發病過程與急性闌尾炎先腹痛后發熱正好相反,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體檢時臍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壓痛,范圍比較廣泛,壓痛點不固定.因小兒腹肌不發達,腹肌緊張可不明顯.有時可捫及小結節樣腫物.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正常.如為鏈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較稀薄的草綠色液體,涂片可找到革蘭氏陽性球菌. 若病史比較典型,腹部壓痛范圍比較廣泛,無腹肌緊張,可先行非手術治療,靜脈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熱解毒劑.應密切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如加重又難以與闌尾炎,Meckel憩室炎等疾病相鑒別時,仍宜剖腹探查,并將闌尾切除.一般認為因鏈球菌的血行感染所致,也有認為與腸道炎癥和寄生蟲病有關.多見于回腸末端.淋巴結呈多發性充血,腫大.腹腔內可有少量炎性滲液.鏡下可見淋巴竇擴張,中性粒細胞由小血管進入淋巴竇內,吞噬細菌.有的白細胞可因此而發生變性崩潰,形成細胞碎片或變性的物質.淋巴結內的血管也擴張充血,生發中心增生,竇細胞和免疫母細胞增生. 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多見于7歲以下的小兒.發病前常有喉痛,發熱,倦怠不適等前軀癥狀,然后才出現臍部和右下腹痛,惡心,嘔吐,有時可發生腹瀉或便秘.這樣的發病過程與急性闌尾炎先腹痛后發熱正好相反,且發病早期即體溫驟升.體檢時臍部及右下腹均可有壓痛,范圍比較廣泛,壓痛點不固定.因小兒腹肌不發達,腹肌緊張可不明顯.有時可捫及小結節樣腫物.白細胞計數增高或正常.如為鏈球菌所致,腹腔穿刺可抽得較稀薄的草綠色液體,涂片可找到革蘭氏陽性球菌. 若病史比較典型,腹部壓痛范圍比較廣泛,無腹肌緊張,可先行非手術治療,靜脈滴注抗生素,或用清熱解毒劑.應密切觀察腹部體征變化,如加重又難以與闌尾炎,Meckel憩室炎等疾病相鑒別時,仍宜剖腹探查,并將闌尾切除.
2016-03-19 10:11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孩子這是由于腸炎引起的腸淋膜淋巴結腫大,這在很多孩子腸炎是常見的.建議你對孩子進行口服藥物治療,可口服利巴韋林+頭孢菌素,同時注意密切觀察孩子的體溫.
2016-03-19 06:13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