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小三陽多年伴肝血管瘤等如何應對
肝區由隱疼到現在無規律中度疼痛有10年,現總是感覺肝區有塊狀,飲食精神一般睡眠還可以,大小便正常,體重偏輕,面黃.患乙肝小三陽17年,10年前膽切除.現查MRI診斷:肝內見多個長T1長T2信號影,最大者位于肝左葉,約1.6CMX2.0CM,肝臟信號正常,邊界清晰.胰脾未見特殊.肝上有血管瘤和多發性囊腫.查胃鏡為:膽汁反流性胃炎,HP幽門螺旋桿菌顯陽性.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偏高,其它轉氨酶,甲胎蛋白等指標均正常.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孟慶福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全科
-
乙肝小三陽患者,17 年病史,10 年前膽切除,現肝區疼痛,檢查發現肝血管瘤、多發性囊腫、膽汁反流性胃炎、HP 陽性、血脂偏高。需綜合考慮,采取相應措施,包括疾病介紹、治療方法、生活調理等。 1.乙肝小三陽: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臟疾病。病毒持續復制可能導致肝細胞損傷,需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載量等。治療藥物如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拉米夫定等。 2.肝血管瘤和多發性囊腫:多為良性病變。若瘤體或囊腫較小,無明顯癥狀,定期復查超聲或 MRI 觀察變化。較大或有癥狀時,可能需手術治療。 3.膽汁反流性胃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致膽汁反流。治療可用奧美拉唑、鋁碳酸鎂、多潘立酮等。 4.HP 陽性: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易引發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常用四聯療法,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 5.血脂偏高:飲食控制,減少高脂食物攝入,增加運動。必要時服用降脂藥,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患者病情較為復雜,多種疾病相互影響。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以監測病情變化,改善健康狀況。
2025-02-11 03:36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浩慶 醫師
肇慶市大旺開發區醫院
一級
全科
-
早期肝癌:指單個癌結節最大直徑小于3cm或者兩個癌結節合計最大直徑小于3cm的原發性肝癌. 早期肝癌的癥狀的表現有以下五種: 1,肝區疼痛 絕大多數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區疼痛為首發癥狀,發生率超過50%.肝區疼痛一般位于右肋部或劍突下,疼痛性質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鈍痛或刺痛,疼痛前一段時間內,患者可感到右上腹不適.疼痛可時輕時重或短期自行緩解.疼痛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腫瘤迅速增大,壓迫肝包膜,產生牽拉痛,也可因腫瘤的壞死物刺激肝包膜所致. 少數患者自發地或于肝穿刺后突然出現肝區劇烈疼痛,多是由于位于肝臟表面的癌結節破裂出血所致.若同時伴有血壓下降,休克的表現,腹腔穿刺有血性液體,則說明癌結節破裂出血嚴重.遇此情況需緊急搶救.若無上述伴發癥狀,疼痛較為局限,則表明出血位于肝包膜下.疼痛可因腫瘤生長的部位不同而有所變化,位于左葉的腫瘤,常引起中上腹疼痛;位于右葉的腫瘤,疼痛在右季肋部;腫瘤累及橫隔時,疼痛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易被誤認為肩關節炎;腫瘤位于右葉后段時,有時可引起腰痛;腫瘤位于肝實質深部者,一般很少感到疼痛. 2,消化道癥狀 食欲下降,飯后上腹飽脹.曖氣,消化不良,惡心等是肝癌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其中以食欲減退和腹脹最為常見.腹瀉也是肝癌較為常見的消化道癥狀,國內外均有報道,發生率較高,易被誤認為慢性腸炎.門靜脈或肝靜脈癌栓所致的門靜脈高壓及腸功能紊亂可致腹脹,大便次數增多,腹脹亦可因腹水所致.胃腸功能紊亂還可導致消化不良,曖氣,惡心等癥狀. 3,發熱 相當一部分的肝癌患者會出現出汗,發熱.多數發熱為中低度發熱,少數患者可為高熱,在39℃以上,一般不伴有寒戰.肝癌的發熱多為癌性熱,這是因為腫瘤組織壞死后釋放致熱原進人血液循環所致.腫瘤患者由于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合并感染,亦可出現發熱,與肝癌的癌性發熱有時不易區別,需結合血象并觀察抗菌治療是否有效才能判定. 4,消瘦乏力 肝癌患者常較其他腫瘤患者更感乏力,此與慢性肝炎患者相似.乏力的原因不明,可能由于消化功能紊亂,營養吸收障礙導致能量不足,或肝細胞受損,肝功能下降,使得代謝障礙,某些毒素不能及時滅活,或由于肝癌組織壞死釋放有毒物質.消瘦也是肝癌患者的常見癥狀,系由于肝功能受損.消化吸收功能下降所致.隨著病情的發展,消瘦程度可加重,嚴重時出現惡病質. 5,下肢水腫 肝癌伴腹水的患者,常有下肢水腫,輕者發生在踝部,嚴重者可蔓延至整個下肢.臨床上曾見到有的患者下肢高度水腫,水液能從大腿皮膚滲出.造成下肢水腫的主要原因是腹水壓迫下肢靜脈或癌栓阻塞,使靜脈回流受阻.輕度水腫亦可因血漿白蛋白過低所致.
2016-03-04 21:58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海龍 醫師
邢臺市威縣第二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以您的臨床癥狀來看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性,因為即使甲胎蛋白正常,也有可能患有肝癌,大約有20%左右的肝癌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甲胎蛋白升高.再加上您有乙肝病史,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肝臟也存在一些比較特殊的信號影,因此我覺得肝癌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小,您還是應該引起足夠重視.
2016-03-04 09:27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印亮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理療科
-
以您的臨床癥狀來看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性,因為即使甲胎蛋白正常,也有可能患有肝癌,大約有20%左右的肝癌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甲胎蛋白升高.再加上您有乙肝病史,是肝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肝臟也存在一些比較特殊的信號影,因此我覺得肝癌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小,您還是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建議定期隨訪,觀察肝臟內病變的發展情況,或者通過病理活檢的方式檢查是否有癌變,至于運動,可以參加一些強度較小的有氧運動,乒乓球羽毛球都是不錯的選擇.
2016-03-04 07:35
-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肝癌的癥狀肝痛,乏力,納差,消瘦是最具特征性的臨床癥狀. 早期癥狀:肝癌從第一個癌細胞形成發展到有自覺癥狀,大約需要2年時間,在此期間,病人可無任何癥狀或體征,少數病人會出現食欲減退,上腹悶脹,乏力等,有些病人可能輕度肝腫大. 中,晚期癥狀:肝癌的典型癥狀和體征一般出現于中,晚期,主要有肝痛,乏力,消瘦,黃疸,腹水等.肝癌的治療仍以手術切除為首選,早期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關鍵,腫瘤越小,五年生存率越高.手術適應證為:①診斷明確,估計病變局限于一葉或半肝者;②無明顯黃疸,腹水或遠處轉移者;③肝功能代償尚好,凝血酶時間不低于50%者;④心,肝,腎功能耐受者.在肝功能正常者肝切除量不超過70%;中度肝硬化者不超過50%,或僅能作左半肝切除;嚴重肝硬化者不能作肝葉切除.手術和病理證實約80%以上肝癌合并肝硬化,公認以局部切除代替規則性肝葉切除無期效果相同,而術后肝功能紊亂減輕,手術死亡率亦降低.由于根治切除仍有相當高的復發率,故術后宜定期復查AFP及超聲顯象以監察復發. 由于根治切除術后隨訪密切,故常檢測到“亞臨床期”復發的小肝癌,乃以再手術為首選,第二次手術后五年生存率仍可達38.7%.肝移植術雖不失為治療肝癌的一種方法,國外報道較多,但在治療肝癌中的地位長期未得到證實,術后長期免疫抑制劑的應用,病人常死于復發.對發展中國家而方,由于供體來源及費問題近年仍難以推廣.
2016-03-04 05:40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