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調理脾胃虛寒的中藥后出現不良反應還能繼續吃嗎
我脾胃虛寒,經常失眠、輕眠多夢、尿頻、易患偏頭疼、有慢性胃炎五年史、腰腹部畏寒、手足冷、不易出汗、腰背僵緊、口干、舌淡尖紅、苔白中根部厚膩、脈弦細等癥狀,因為瘦,所以想調理一下身體,去看了中醫,說我痰祛虛阻、體內積熱(需要把體內的熱排出去,陽氣自然就會散發),還說我不屬陽虛、陰虛,也不虧阻,脈搏還挺好。給我抓了七幅藥,藥方如下:炒梔子10g、黃岑15g、連翹15g、柴胡10g、炒白芍10g、枳實10g、清半夏10g、茯苓12g、厚樸10g、蘇梗10g、灸甘草5g、生姜5片。煎第一幅藥時忘了放生姜,就開始拉肚子,吃第二幅藥時有放了姜,后開始惡心,伴有輕微嘔吐。不知道是這藥性太寒不適合我,還是怎么回事曾經治療情況和效果:五年前患慢性胃炎有吃過西藥,其他沒有調理過。想得到怎樣的幫助:醫生對我的病情所給的結論是否正確?上述的中藥,我還能再吃嗎?(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華卿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中醫科
-
服用調理脾胃虛寒的中藥后出現拉肚子、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是否能繼續服用,需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判斷,包括藥物成分、個體體質、用藥方法、病情變化以及醫生的診斷等。 1.藥物成分:藥方中的炒梔子、黃芩、連翹等藥材,性偏寒涼,可能對脾胃虛寒的患者產生一定刺激。 2.個體體質:每個人對藥物的耐受和反應不同。脾胃虛寒者本身脾胃功能較弱,可能較難適應某些藥物。 3.用藥方法:煎藥時未按醫囑放入生姜,可能影響藥效,甚至產生不良反應。 4.病情變化:在服藥期間,病情可能發生新的變化,導致身體對藥物的反應改變。 5.醫生診斷:最終能否繼續服用,還需醫生根據具體情況綜合判斷。 總之,出現不良反應后應及時與開方醫生溝通,醫生會根據詳細情況調整用藥或給出相應建議。在服用中藥期間,要嚴格遵循醫囑,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以促進身體恢復。
2025-01-08 06:14
-
其他網友提過類似問題,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