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熾明 副主任醫師
擅長:泌尿系腫瘤、泌尿系結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創腔鏡診治....[詳情]
很多糖尿病患者愛吃粗糧,他們認為粗糧比細糧對血糖好。還有謠言說“粗糧可以降血糖”,他們就不吃別的主食,全吃粗糧,天天吃、頓頓吃。但于教授曾經說過,“降血糖”這三個字只能和藥物連在一起說,食物絕對不可能和藥物畫等號。那么粗糧是不是比細糧對穩定血糖更有幫助呢?如果過量食用粗糧,會不會對身體有害呢?哪些人是不適合吃粗糧的呢?
于教授表示,就控制血糖而言,在等量主食的前提下,粗糧較細糧更有益處。但要明確的是,粗糧絕非多多益善。國家推薦的健康成年人每天粗糧的攝入量是50克,人們也可以根據個人的情況再適當做出調整,在30~60克區間為宜,一般占總主食量的1/3左右,最多不宜高過總主食量的50%。
吃粗糧不降糖
“粗糧可以降血糖”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
粗糧和細糧含有幾乎等量的熱量和糖分,吃到體內后,無論是粗糧還是細糧對血糖都有升高的作用,只是粗糧里面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膳食纖維的結構特性使得糖的釋放沒有細糧那么快速和猛烈。我們應該強調的是粗糧能夠延緩血糖的升高,而非強調粗糧可以降低血糖。
粗糧在胃里的排空速度比較慢,這就會造成一種輕度的飽脹感,使得人們得以減少食物的攝入,從而控制一天攝入食物的總量。因此,減肥的人、血糖和血脂偏高的人適合每天都吃些粗糧。
吃粗糧過量的五大壞處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經常攝入過精、過細、過油膩的食物,導致了“富貴病”的平民化。而對于精細食物產生畏懼的老百姓,開始把健康飲食的希望寄托在粗糧上。但過多地食用粗糧對健康也是不利的,歸結為下面五大壞處。
1.影響消化
粗糧吃得過多,影響消化,因為粗糧里面含有較多的纖維素成分,過多食用粗糧會導致上腹脹,影響食欲,嚴重的還會導致腸道阻塞、脫水等癥狀。
所以吃粗糧時要注意多喝水,粗糧中的膳食纖維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做后盾,才能保障腸道的正常工作。人如果多吃了一倍的膳食纖維,大概就要多補充一倍的水。
2.造成反酸
粗糧食用過多,會明顯延緩胃排空,引起胃反酸,各年齡段的人都可能發生反酸的癥狀。
過多的粗糧進入到胃里面,可能導致食物積存。當胃里有食物積存的時候,這些食物就會裹著胃里的胃酸,反到食管里,造成反酸,對食管黏膜產生損害。
3.干擾藥物吸收
過多的膳食纖維還具有干擾藥物吸收的作用,它可能降低某些降血脂藥和抗精神病藥的藥效。
4.導致營養不良
長期過量食用粗糧,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無機鹽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吸收,使人體缺乏許多基本的營養元素,導致營養不良。
5.引發肥胖
有些人誤以為吃粗糧對血糖、血脂的控制有幫助,于是拼命地吃粗糧,平時細糧吃三兩的人,粗糧可以吃上半斤,結果就造成能量攝入過多,引發肥胖。
食物的基本屬性是一樣的,分解之后提供能量,提供人體所需要的營養元素,但如果沒有一個量的控制,過于迷信某種食物,反而會走向一個不好的極端。
慎食粗糧的幾類人
1.兒童
兒童的消化吸收能力比較弱,食用過多的粗糧會引起消化不良。粗糧還會影響鈣、鐵、鋅等礦物質的消化吸收,對兒童的生長發育不利。
3歲以下的幼兒要少吃粗糧,如果一定想在孩子的飲食中添加少許粗糧,也應該“粗糧細做”,如用加工得很細的玉米面熬粥。每周給孩子吃雜糧不要超過兩次,每次也不要超過25克。給孩子吃雜糧最好的方法是粗細搭配,如大米和小米混合熬制的二米粥。
2.青少年
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旺盛期,長期過多地進食粗糧會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影響到生殖能力。建議每周吃粗雜糧不超過三次,每次50克為宜。
3.老年人
老年人的機體代謝能力降低,消化系統的調節適應能力也有所下降。長期進食過多的粗糧等高纖維食物,會使老年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攝入量減少,微量元素缺乏,以致骨骼、臟器功能、造血功能等都受到影響。
因此,建議老年人適當食用粗雜糧,每周1~2次,每次約50克。
本文出自于康《你吃對了嗎?》,為出版社授權內容,嚴禁轉載。出版社內容合作請聯系:020-37617238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吳燕 )
文章關鍵詞:
有些人誤以為吃粗糧對血糖、血脂的控制有幫助,于是拼命地吃粗糧,平時細糧吃三兩的人,粗糧可以吃上半斤,結果就造成能量攝入過多,引發肥胖。詳細>>
粗糧吃得過多,影響消化,因為粗糧里面含有較多的纖維素成分,過多食用粗糧會導致上腹脹,影響食欲,嚴重的還會導致腸道阻塞、脫水等癥狀。詳細>>
現如今,重視養生保健的人越來越多,因此粗糧成為了很多人飲食上的選擇。吃粗糧對每個人來說都會有不同的好處,大家都可以略舉一二。要提醒大家的……詳細>>
古人常說粗茶淡飯保平安,意思是指多吃粗糧身體好。粗糧中含有豐富的鈣,維生素,鉀以及膳食纖維等微量元素,適當食用對身體健康有幫助。但生活中……詳細>>
粗糧富含豐富的氨基酸和優質蛋白質,經常吃粗糧可以降低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和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有助于抵抗胃癌、腸癌、乳腺癌、潰瘍性腸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