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新穎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食管裂孔疝通常不會惡變,慢性淺表性胃炎惡變概率較低,但也存在一定可能性,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病因、病情、治療、生活習慣、個體差異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看醫生,根據醫囑進行治療,切勿自己胡亂用藥。
2015-07-21 23:52
1.病因:食管裂孔疝多因先天結構異常或后天因素。慢性淺表性胃炎常由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等引起。
2.病情:嚴重的食管裂孔疝和長期未愈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惡變風險稍高。
3.治療:規范治療可降低惡變可能,反之則增加風險。
4.生活習慣:不良飲食習慣、長期精神緊張等會影響病情。
5.個體差異:不同人的基因和免疫系統不同,惡變幾率有別。
總之,食管裂孔疝一般不易惡變,慢性淺表性胃炎惡變幾率低,但都需重視治療和生活調理,定期復查。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coarctation of the aorta COA)是指在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域附近的先天性狹窄。主動脈縮窄段病變的部位絕大多數(95%以上)在主動脈弓遠段與胸降主動脈連接處,亦即主動脈峽部,鄰近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區。主動脈縮窄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約占5%~8%。根據狹窄和動脈導管或動脈韌帶的關系分為二型:①導管前型;②導管后型。導管前型又稱嬰兒型,動脈導管多開放,常合并心內畸形;導管后型又稱成人型,動脈導管常閉合,很少合并心內畸形。本病在1760年由Morgagni首先描述,其發病率在西方國家較高,占先心病發病率的7%~8%,男多于女(2:1~5: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