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膽源性腹瀉的形成主要與膽道疾病、膽汁代謝異常、腸道功能改變、消化酶缺乏、腸道菌群失調等因素有關。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5-10-06 12:07
1.膽道疾病:如膽囊炎、膽結石等,影響膽汁的正常分泌和排泄。
2.膽汁代謝異常:膽囊切除術后,膽汁酸在腸道重吸收減少,游離型膽汁酸增多,干擾腸道對水和電解質的吸收。
3.腸道功能改變:膽汁異常可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影響腸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功能。
4.消化酶缺乏:膽汁分泌異常會影響脂肪消化酶的活性,造成脂肪消化吸收不良。
5.腸道菌群失調:膽汁的變化可能破壞腸道內原本的菌群平衡,影響腸道正常功能。
總之,膽源性腹瀉的發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一旦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調整飲食、藥物治療等。常用藥物有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蒙脫石散、復方嗜酸乳桿菌片等。但用藥需遵醫囑。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谷魁廣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膽源性腹瀉是指由于膽道疾患引起的大便次數增多、糞質稀薄而言。屬中醫“泄瀉”范疇,是并發于脅痛等疾病的泄瀉。
2015-10-06 13:00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煥臣 主治醫師
鹽城市亭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其他
預防醫學門診部
-
膽源性腹瀉,顧名詞義是指由于膽道疾患引起的腹瀉,中醫屬“泄瀉”范疇,是并發于脅痛等疾病的泄瀉。
2015-10-13 1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