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經常不吃早飯可能會引發胃病,原因包括胃酸分泌異常、胃黏膜損傷、膽汁反流、胃腸功能紊亂和營養失衡等。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3-12-19 18:24
1.胃酸分泌異常:經過一夜睡眠,胃內已基本排空,若不吃早飯,胃酸仍會分泌,可能導致胃黏膜受損。
2.胃黏膜損傷:長期不吃早飯,胃黏膜缺乏食物的保護和緩沖,胃酸容易侵蝕胃黏膜,引發炎癥甚至潰瘍。
3.膽汁反流:空腹時間過長,膽汁可能會反流進入胃內,刺激胃黏膜,引發胃炎等疾病。
4.胃腸功能紊亂:打亂正常的胃腸蠕動規律,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導致消化不良、腹脹、便秘等問題。
5.營養失衡:無法及時補充身體所需營養,影響整個消化系統的正常運作,降低身體抵抗力。
總之,為了保持胃腸健康,應養成規律吃早飯的好習慣。如果已經出現胃部不適,應及時就醫,進行胃鏡、幽門螺桿菌檢測等檢查,明確病因。治療上,可使用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阿莫西林等藥物。但需注意,用藥應遵醫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