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杜娟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確認排卵狀況可通過多種途徑,包括基礎體溫監測、排卵試紙檢測、宮頸黏液觀察、B超監測以及激素水平測定,每種方法各有優勢,適用于不同需求。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3-12-17 11:17
1.基礎體溫監測:每天清晨未起床活動前測量體溫,排卵期體溫會有輕微升高,連續記錄數月可發現規律。
2.排卵試紙檢測:利用尿液測試LH(黃體生成素)峰值,預測排卵時間,適合計劃懷孕者。
3.宮頸黏液觀察:排卵期宮頸黏液變得清澈透明,類似蛋清,便于精子通過。
4.B超監測:在醫生指導下,通過B超觀察卵泡發育和排卵過程,精確度高,用于輔助生殖治療。
5.激素水平測定:血液檢測雌激素和孕酮水平,間接判斷排卵狀態,適用于內分泌異常的個體。
結合多種方法,尤其是基礎體溫和排卵試紙,可有效掌握排卵周期,對于備孕或需要避孕的個體尤為重要。若存在排卵障礙,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指導。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閆麗華 副主任醫師
北京不孕不育醫院
生殖科
-
1.測量基礎體溫:是一種簡單而且病人可以自己掌握的方法。在單相型基礎體溫中用其它更準確的方法確定有排卵者占10%~20%。相反,雙相型基礎體溫,經腹腔鏡或B超證實確實無排卵者,見于黃體化卵泡未破裂綜合征,此綜合征占不孕婦女的6%以上。
2.宮頸粘液試驗:按英斯來爾(Insler)評分,滿分出現于排卵前1~2天。滿分后如評分≤4 ,表示有排卵,如持續高分,表示無排卵;或出現典型羊齒結晶后,無任何結晶或出現橢圓體,表示有排卵,如持續為典型或較典型羊齒結晶,則示無排卵。
3.B超監測:從月經周期第8日起,每天B超監測1次,直到卵泡破裂,排卵為止,平均約6次,每一月經周期也要去醫院6~8次。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