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凌云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小腸息肉治療需依據息肉類型和癥狀決定,腺瘤性息肉具癌變風險,增生性和炎性息肉較少惡變。治療策略包括內鏡下切除、外科手術及藥物輔助。病因涉及遺傳因素、慢性炎癥、飲食習慣等多方面。行用藥存在隱患,身體出現不適時,請務必咨詢醫生,科學治療。
2013-12-10 23:03
1.腺瘤性息肉:鑒于癌變可能,通常建議內鏡下切除或外科手術摘除。
2.增生性與炎性息肉:若無癥狀或惡變風險低,可定期監測,必要時采取內鏡下治療。
3.內鏡下切除:適用于較小且位置易于操作的息肉,創傷小恢復快。
4.外科手術:大息肉或難以內鏡操作時采用,包括開腹或腹腔鏡手術。
5.藥物輔助:非甾體抗炎藥(NSAIDs)如塞來昔布、吲哚美辛可能有助于預防息肉生長,但需謹慎使用。
6.遺傳因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病增加患病風險。
7.慢性炎癥:長期炎癥刺激促進息肉形成。
8.飲食習慣:高脂肪、低纖維飲食模式與息肉發生有關。
9.其他因素:吸煙、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亦為潛在病因。
小腸息肉治療取決于息肉類型與個體狀況,腺瘤性息肉需積極干預以降低癌變風險,增生性和炎性息肉視情況監控或治療。病因復雜,涉及遺傳、環境及生活方式,綜合管理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