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文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胃出血,醫學上稱為上消化道出血,常由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炎癥、腫瘤、血管異常等因素引發,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治療需依據病因,采取藥物控制、內鏡下止血、介入治療或外科手術等措施。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3-11-11 09:40
1.病因解析:消化性潰瘍是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其他還包括胃黏膜炎癥、胃部腫瘤、血管畸形以及凝血功能障礙等。
2.藥物治療: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以及胃粘膜保護劑如硫糖鋁,用于減少胃酸分泌和促進胃黏膜修復。
3.內鏡下止血:適用于活動性出血或可見血管裸露的情況,通過內鏡下的電凝、激光、注射硬化劑等方式止血。
4.介入治療:利用血管造影技術,對出血血管進行栓塞,有效控制難以通過內鏡止血的大出血。
5.外科手術:對于藥物和內鏡治療無效的嚴重出血,可能需要進行外科手術,如胃部分切除術。
胃出血的治療策略多樣,需根據具體病因選擇最合適的方案,藥物治療是基礎,而內鏡下止血、介入治療及外科手術在特定情況下發揮關鍵作用。面對胃出血,及時就醫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