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歲女性轉移癌未查出原發灶如何治療
男32歲來自安徽健康咨詢描述:
我母親54歲,于2012年8月中旬突然右頸部淋巴結腫大,經當地醫院醫生建議,隨即前往北京治療。經301和307醫院病理切片顯示,結果一致,均為轉移癌(低分化腺癌,部分印戒細胞癌),根據醫生要求住院,弄清楚原發灶,重點檢查消化道。經過近20天的檢查,包括PET-CT、各部位(卵巢、甲狀腺、乳腺等)超聲波檢查、兩次腸胃鏡、小腸鏡等各項檢查,均未查出原發灶,但PET-CT結果顯示,左右頸部、腹腔淋巴(不太會描述)已見明顯增生,其他部位(腋下、胯下)淋巴均為正常。截至9月11日,所有檢查結束,醫院也未拿出具體治療方案,家里人非常著急。主要是我母親現在不知道自己的具體病情,除右頸部淋巴結腫大,身體無仍和異常狀況,且吃、睡正常,體重甚至沒有一點下降。在此懇請哪位醫生能給點建議,怎么治療,家人比較著急。
想柯大夫幫您解決什么問題:感謝醫生為我快速解答——該如何治療和預防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劉永飛 副主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婦科
-
對于未查出原發灶的轉移癌患者,治療方案的制定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包括腫瘤的病理類型、患者的身體狀況、轉移部位和范圍、治療的可行性和潛在風險等。 1. 病理類型:低分化腺癌伴部分印戒細胞癌,惡性程度通常較高,治療難度較大。 2. 身體狀況:患者目前身體狀況良好,吃、睡正常,體重未降,這為后續治療提供了一定的身體基礎。 3. 轉移部位和范圍:頸部、腹腔淋巴有增生,需要評估這些部位的腫瘤負荷和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4. 治療可行性:可考慮先進行全身性的化療,常用藥物如紫杉醇、順鉑、氟尿嘧啶等,以控制腫瘤進展。同時,密切監測病情變化,為查找原發灶爭取時間。 5. 潛在風險:治療過程中可能出現骨髓抑制、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需提前做好預防和處理措施。 總之,對于這種情況,需要多學科會診,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并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策略。
2024-12-05 0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