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腸胃病有哪些類型及如何預防?
最近天氣炎熱,空調帶來的涼爽、去暑的冷飲、啤酒、晚上乘涼時的夜宵都備受大家的青睞。不過,消化科專家認為,這些也都是引發夏季腸胃病的元素,所以,在享受清涼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適量,免得夏季腸胃病找上你。
■副傷寒最怕耽誤
解放軍306醫院消化科的袁群大夫介紹,夏天是腸胃病高發期,在整個夏季里,如果不注意自己的生活起居就很容易被腸胃病困擾。在所有的胃腸道疾病里首先要小心傳染性疾病,因為這類疾病影響很大,主要包括傷寒、副傷寒,尤其以副傷寒更多見。副傷寒可以通過消化道傳染,在飲食不衛生、吃了污染,的食物時會出現。另外夏季天氣較熱,消化液被大量的水分稀釋,容易造成抵抗力下降,身體更“脆弱”。副傷寒的表現主要包括:拉稀、發燒、在服用退燒藥物后仍然沒有好轉、白細胞下降等。所以,在有腹瀉、高燒時應該考慮一下是不是有副傷寒的可能。不要自己用藥對付,免得耽誤病情,因為傳染性疾病在發作的時候還是比較嚴重的。
■細菌性痢疾有血便
細菌性痢疾在60年代是造成死亡的常見病,雖然現在有下降的趨勢,但急診中仍然很多見,袁大夫每周出診的時候都能遇到一兩個病例。這種病癥狀同樣是發燒、腹瀉等,有的時候有膿血便,病人會有排便排不干凈的感覺,身體太好或者太差的人可能不會發燒。細菌性痢疾會通過病人吃剩的食物、手接觸和污染過的食具、物品等傳染給其他人,所以,也要及時就醫,這樣有利于盡早確診。
■食物中毒對老人很危險
食物中毒也是常見腸胃病中的一種,它發病一般很突然,而且易在群體中發病,尤其是在食堂、飯館等,每年都有這樣的事件,而且一次中毒都會有好幾十個病人。
夏季常見的食物腐敗、沙門氏菌和肉毒素都有可能造成食物中毒,而且來的比較突然,患者會上吐下瀉、發高燒。在出現癥狀時可以通過向周圍一同進過餐的人詢問是否出現同樣的問題,如果有,要及時就診,同時向醫生報告以尋找病源。食物中毒對年紀大的人有危險,因為來的快,如果不良食物吃得多,就有可能出現休克,需要馬上就診。醫生提醒在吃飯時要選擇條件較好的飯館,不要隨便在街邊攤點吃東西,接受送餐也要選擇正規的公司。剩下的食物一定選擇熱透再吃,腐敗的食物,尤其是水果不要吃。
■嘔吐時小心藥效受影響
急性腸胃炎的原因較多,可以由不潔食物、水和著涼引起,夏天人常在空調房子里生活,身體抵抗力會變弱,這時感染的可能性就會增加。急性腸胃炎的癥狀包括水樣大便式的腹瀉,不停地腹瀉會造成身體脫水,出現危險,所以也應該及時就診,用輸液來調整電解質。
平時就容易腹瀉的人應該在天氣變化時,尤其是室溫和外界溫度差大時增加衣服,在溫度低的室內預先放長袖的衣服御寒。冰箱里放的冷飲、水果都要吃得有節制,少喝冰啤酒,吃室溫的東西更安全。
體弱和高齡的人在出現腸胃炎癥狀時尤其應該注意,要及時就醫吃藥,因為有時腸胃炎伴隨嘔吐,吃了藥后也會吐,實際藥物沒起到作用。如果再怕麻煩不去醫院治療,只是吃點黃連素很容易耽誤病情。
■在外夜宵別吃太多
急性胰腺炎在炎熱的夏天也比較容易出現,因為夏天白天變長,人更喜歡在夜晚聚餐、燒烤,喝啤酒或是喝大量的飲料,高脂肪飲食增加胰腺的負擔,有時會出現急性胰腺炎,發作的時候像刀割一樣疼痛,嘔吐、腹瀉,急性胰腺炎非常危險,在夜間急診里也很常見。
■霉菌性腸炎要找對原因
在夏天,食物容易腐敗,再加上喝水多,消化道里正常的消化液被稀釋,所以腸道和食管中霉菌滋長,有腫瘤的患者抵抗力弱也容易并發這種疾病。
霉菌性食管炎、腸炎癥狀很特殊,像胸口痛、吞咽困難,很容易被考慮成其他疾病,但是只要一個很簡單的胃鏡,就可以發現食管里是不是霉菌而引發的問題。如果用抗霉菌的藥物一周就好,但是如果沒有對癥治療的話就很麻煩。醫生再次重申,夏天一定要注意,剩飯不是不能吃,而是一定要熱透。
-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世葉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
夏季腸胃病類型多樣,包括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食物中毒、急性腸胃炎、急性胰腺炎、霉菌性腸炎等。預防要注意飲食衛生、規律作息、避免貪涼等。 1.副傷寒:通過消化道傳染,多因飲食不潔。癥狀有拉稀、發燒、白細胞下降等。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用藥耽誤病情。 2.細菌性痢疾:有發燒、腹瀉、膿血便等癥狀,病人有排便不凈感。可通過病人接觸過的食物等傳染,需及時確診治療。 3.食物中毒:發病突然,易群體發病。常見原因有食物腐敗等,患者會上吐下瀉、發高燒。要及時就診,尤其老人易有危險。 4.急性腸胃炎:可由不潔食物、著涼等引起。癥狀包括水樣腹瀉,易脫水。平時易腹瀉者要注意保暖,飲食有節制。 5.急性胰腺炎:夏季夜晚聚餐、高脂飲食易引發。癥狀為刀割樣疼痛、嘔吐、腹瀉,非常危險。 6.霉菌性腸炎:食物易腐敗、消化液稀釋、抵抗力弱易發病。癥狀特殊,需對癥治療。 總之,夏季腸胃病多發,要注意飲食、生活習慣,一旦出現癥狀應及時就醫,不可自行處理。
2024-12-05 02:37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