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付小君 主任醫師
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您好,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個比較危險,嚴重的類型,多半表現為心前區,或者前胸后背,有些人會表現為腹部,持續的疼痛,疼痛的原因是因為由于心肌供血中斷,而表現出來,有些人會伴有胸悶氣短,有些人只是單純的痛,有些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來醫院就診,主訴是腹痛,往往大夫有可能疏于檢查,或者說本身沒有經驗,或者說患者不理解,我只是胃痛,為什么要檢查心臟,而遺漏掉?是心臟的大問題而危及生命,這個在臨床上還是比較常見的,所以說,對于中老年患者,或者說期望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出現肚子痛,還是要檢查心電圖,防止心肌梗塞的發生,平時注意休息,低鹽低脂飲食,定期體檢
2018-06-08 10:51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吳盡紅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口腔醫院
三級甲等
口腔正畸科
-
據有關報道,在我國的心肌梗死患者中,有1/3以上臨床癥狀是不典型的。習慣上稱之為“不典型心肌梗死”或“非典型心肌梗死”。其不典型之處有三方面:
2009-10-28 11:47
無痛當地公立三甲醫院心絞痛常在冠狀動脈硬化引起脈管腔狹窄、供血量減少的基礎上,由運動、情緒激動、飽餐、氣候急劇變化、用大便、過度疲勞等因素誘發。其實心絞痛并非心肌梗死的必備條件。無痛型心肌梗死僅表現為突發性心律失常、呼吸困難、眩暈,或伴嘔吐、心衰、急性肺水腫、暈厥、休克等。多發生于老年人。無痛與冠脈突然閉塞,尚未釋放足量的致痛因子以及老年人對疼痛的敏感性下降有關。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0%是無痛的。
痛的部位多變當地公立三甲醫院心絞痛可從心前區放射到上腹部、肩部、咽喉、耳朵、牙齒等部位。因此,在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科室,也有可能見到心肌梗死的患者。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想到自己有心血管方面的問題。
表現為其他系統的癥狀當地公立三甲醫院心肌梗死常見的典型癥狀是激烈、持久的心前區、胸骨后疼痛,伴出汗和休克。而非典型心肌梗死可能表現為嘔吐、腹瀉等類似胃腸炎的癥狀;也可能表現為頭暈、抽搐、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等類似腦血管病的癥狀,容易誤診為胃腸炎或腦血管病。
心電圖是診斷心肌梗死最簡便最準確的檢查手段。但有的心肌梗死患者,發病初期心電圖正常,需要過一段時間,或許30分鐘,或許幾個小時才出現典型的心肌梗死圖形。所以不能因為一次正常的心電圖便排除心肌梗死,要反復多次檢查,特別是沒有典型的心肌梗死癥狀的患者,更應高度警惕。
就地急救,心肺復蘇是關鍵
心肌梗死的應急搶救措施是否正確,對預后有極大的影響。不分青紅皂白“趕緊送往醫院”的做法有可能“好心干壞事”,甚至斷送了病人的生命。
現場急救要注意心肌梗死時心律失常和休克對生命的威脅。嚴重的心律失常、心室顫動可導致心跳驟停,發生猝死。嚴重的心原性休克可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河北省廊坊班芳、江蘇省響水李玉章、山東省新泰劉洪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楊利彎、湖北省宜城鄒德志、河南省衡陽李木蘭和息縣楊洛華等網友提出的正確應急措施可以概括為:“絕對臥床,減少氧耗;就地搶救,緊急求援;密切觀察,應急復蘇”。
1.絕對臥床,減少氧耗。不要隨便搬動患者,應讓患者就地絕對臥床休息。對神志尚清的患者也不能讓其隨意走動、用,同樣需要臥床休息。減少患者心肌耗氧量,避免加重心律失常和休克。
2.就地搶救,緊急求援。盡快給急救中心或有條件的醫院打電話,要求醫務人員馬上前來就地搶救,待心率、心律、血壓穩定,才輕抬輕搬,送病人到醫院繼續治療。
3.密切觀察,應急復蘇。在醫生來到之前,要不間斷地觀察病情變化,特別要注意臉色、瞳孔、心率、心律、呼吸、血壓等變化。如病人突然面色青紫、抽搐、大叫一聲、口吐白沫、意識不清、呼吸微弱、呼吸停止、瞳孔擴大等,都是病情加重的表現。必須爭分奪秒在病人胸前區重擊1~2下,然后堅持做胸外心臟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直至醫務人員到來,為搶救贏得時間。這是現場挽救患者生命最關鍵的一著。
此外,一些網友提出要積極創造條件,盡快給患者吸入高濃度氧,一般不少于30分鐘,這的確大有益處。如備有硝酸甘油片,可每3~5分鐘舌下含一片(一般控制在5片以內),對減輕心肌缺血有幫助。其他網友提出使用一些麻醉性藥、鎮靜藥及抗心律失常藥物,這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一些簡易處理心律失常的辦法,比如憋氣、壓眼球、誘發惡心嘔吐等,要經心電圖檢查確定心律失常的類型才可針對性地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