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麥韻屏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腹瀉導致大便失禁是不正常的,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如腸道感染、腸道功能紊亂、肛門括約肌損傷、神經系統疾病、藥物副作用等。健康無小事,身體不適切莫忽視。及時就醫,根據醫生指導進行治療,早日恢復健康。 1.腸道感染: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感染腸道,引起炎癥反應,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和分泌物增多,從而引發腹瀉和大便失禁。常見的病原體有大腸桿菌、輪狀病毒等。治療上需根據病原體選用抗生素(如諾氟沙星)、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等。 2.腸道功能紊亂:飲食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等可導致腸道功能失調,出現腹瀉和失禁。此時應調整飲食結構,保持心情舒暢,必要時可服用調節腸道菌群的藥物(如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 3.肛門括約肌損傷:外傷、手術等原因造成肛門括約肌受損,控制排便能力下降。治療可能包括括約肌修復手術或物理治療。 4.神經系統疾病:如腦血管意外、脊髓損傷等影響神經對腸道和肛門的控制,導致大便失禁。治療重點在于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同時進行康復訓練。 5.藥物副作用:某些藥物,如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藥等,可能引起腸道反應,導致腹瀉和失禁。一般停藥后癥狀會緩解。 總之,腹瀉導致大便失禁是不正常的現象,需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明確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024-12-03 02:38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機體對直腸內液態和固態內容物以及氣體蓄控能力喪失,導致大便次數增多,常有腹瀉,輕者糞便排出污染內褲,重者頻頻腹瀉或排出軟便。可發生于兒童、成年和老年,且往往因腹瀉不止而去醫院就診。據調查7%的65歲以上老年人每周最少1次大便失禁,老年人在住院監護期間46%病人有大便失禁,常同時伴有尿失禁,大便失禁的婦女26%有泌尿婦科臨床問題。保持正常的大便需要多個因素的聯合相互作用,當一個或多個因子的破壞即可引起失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