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麥韻屏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反流性胃炎的發生,通常與胃排空異常、幽門功能失常、胃酸分泌過多、膽汁反流、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因素有關。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1.胃排空異常:胃蠕動減弱,食物在胃內停留時間過長,易導致反流。例如,胃輕癱患者就常出現這種情況。 2.幽門功能失常:幽門松弛或關閉不全,使得胃內容物容易反流至食管。 3.胃酸分泌過多:胃酸過度分泌會增加反流的刺激性。 4.膽汁反流:膽囊疾病或膽道功能障礙,膽汁反流入胃,損傷胃黏膜。 5.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其張力降低,無法有效阻止反流。 總之,反流性胃炎的成因較為復雜。治療上,首先要調整生活方式,如避免暴飲暴食、戒煙戒酒。藥物治療方面,可使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抑制胃酸分泌,多潘立酮促進胃排空,鋁碳酸鎂保護胃黏膜。同時,患者需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024-12-03 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