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麥韻屏 副主任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種由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疾病,致病因素多樣,包括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胃酸分泌過多、食管清除能力下降、胃排空延遲、食管黏膜防御機制減弱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1.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這是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原因之一。食管下括約肌在正常情況下能防止胃內容物反流,當其功能減弱時,反流容易發生。 2.胃酸分泌過多:過多的胃酸增加了反流物的腐蝕性,損傷食管黏膜。 3.食管清除能力下降:食管自身的蠕動和唾液的沖洗有助于清除反流物,若此能力降低,反流物在食管內停留時間延長,易致病。 4.胃排空延遲:胃內食物長時間積存,導致壓力升高,促使胃內容物反流。 5.食管黏膜防御機制減弱:當食管黏膜的抵抗力下降,難以抵御反流物的刺激和損傷。 總之,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患者常出現燒心、反酸等癥狀。治療方法包括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莫沙必利等)和必要時的手術治療。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2024-12-03 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