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鐘選芳 主任醫師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門靜脈高壓癥是指門靜脈系統壓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癥,多由肝硬化、門靜脈血栓等原因導致。常見癥狀包括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20-03-11 15:32
1.病因:常見的有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最為多見;其次是門靜脈血栓形成;另外,布加綜合征、特發性門靜脈高壓等也可引起。
2.癥狀:脾大及脾功能亢進,表現為血細胞減少;腹水,腹部膨隆;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可導致嘔血、黑便。
3.檢查:通過腹部超聲、CT等可明確診斷,還可進行胃鏡檢查了解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情況。
4.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如普萘洛爾、卡維地洛等降低門靜脈壓力;內鏡下治療,如套扎、硬化劑注射;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如脾切除加斷流術。
5.預后:取決于病因、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早期治療,預后相對較好。
門靜脈高壓癥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疾病,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以改善預后。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門靜脈高壓癥? 門靜脈系統血流受阻或血流量增加,導致門靜脈以及屬支靜脈壓力升高,稱為門靜脈高壓癥(portal hypertension,PHT)。PHT這一醫學術語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并獲得接受。正常門靜脈壓為0.665~1.33kPa(5~10mmHg),較下腔靜脈壓稍高。當門靜脈壓高于0.665kPa(5mmHg)以上,或門靜脈壓>2942Pa(30cmH2O)時,提示存在門脈高壓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