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繼舜 副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的常見類型之一,通常為良性病變。它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遺傳因素、胃黏膜損傷及老化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12-20 15:21
1.幽門螺桿菌感染:幽門螺桿菌可引起胃黏膜炎癥,長期刺激可能導致胃底腺息肉形成。
2.長期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會影響胃酸分泌,可能促使息肉產生。
3.遺傳因素:部分人由于遺傳易感性,更易出現胃底腺息肉。
4.胃黏膜損傷:不良飲食習慣、酗酒、藥物刺激等造成胃黏膜損傷,增加發病風險。
5.老化:隨著年齡增長,胃黏膜功能減退,也可能引發胃底腺息肉。
一般來說,胃底腺息肉大多無明顯癥狀,多在胃鏡檢查時發現。如果息肉較大或有惡變傾向,可能需要內鏡下切除或其他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