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消化道出血的常見病因包括消化性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急性胃黏膜病變、胃癌、腸道疾病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12-13 12:12
1.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常見的消化性潰瘍。多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襲作用與黏膜的防御功能失衡所致。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重要誘因。
2.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常見于肝硬化患者,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回流受阻、曲張,易破裂出血。
3.急性胃黏膜病變:常由嚴重創傷、大手術、大面積燒傷、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等引起。
4.胃癌:腫瘤組織侵犯血管可導致出血。
5.腸道疾病:如腸道炎癥、息肉、腫瘤等,也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
總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樣。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通過胃鏡、腸鏡等檢查明確病因,并采取針對性治療。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如奧美拉唑、凝血酶、生長抑素等)、內鏡治療、手術治療等。同時,患者需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刺激性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