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泓 副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脾虛確實可能引起月經不調,此現象在中醫理論中有所體現,表現為月經周期異常、經量過多或過少、提前或延后,以及伴隨的消化不良癥狀如乏力、腹脹和腹瀉。脾統血功能減弱,不能有效控制血液運行,導致月經異常。同時,脾虛還會影響整體氣血狀態,進而干擾月經的正常規律。若身體出現異常癥狀,請立刻就診,根據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9-12-13 14:44
1.中醫理論解釋:中醫認為,脾臟負責運化水谷精微,生成氣血,并統攝血液在脈管中正常運行。脾虛時,統血功能下降,容易造成月經量、質、色的異常。
2.月經周期變化:脾虛患者常伴有月經周期不穩定,可能出現提前或延遲的情況,這與脾臟功能失調有關。
3.經量異常:脾虛可能導致月經量過多或過少,這是因為脾虛影響了氣血的生成,進而影響了月經的正常排泄。
4.消化系統癥狀:脾虛除了影響月經,還會引發消化不良癥狀,如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這些癥狀反映了脾臟功能的全面下降。
5.治療建議:面對脾虛引起的月經不調,治療上通常采用中藥調理,如黨參、白術、茯苓等,以健脾補氣、調經止血。建議就醫于正規醫院的中醫科,接受專業中醫師的辨證施治。
脾虛確實與月經不調存在關聯,其機制涉及脾臟功能減弱,影響氣血生成和血液運行。治療上應遵循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通過中藥調理恢復脾臟功能,從而改善月經狀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