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劍鋒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胃痞病,中醫稱之為痞滿,是一種以胃部不適、消化不良為主要癥狀的功能性疾病。它表現為患者感覺胃內有物阻塞,既吐不出也咽不下,通常與情緒波動有關,而非器質性病變。面對身體的不適,最明智的選擇是立即就醫,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確保安全有效。
2019-12-02 21:04
1. 病因解析:胃痞病主要由脾胃虛弱、情志不暢引起。長期壓力、焦慮、抑郁等情緒問題可能導致肝氣犯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
2. 病理機制:中醫認為,情緒影響臟腑功能,導致氣機郁滯,阻礙脾胃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從而產生痞滿感。
3. 中醫治療原則:治療上,中醫常采用調理脾胃、疏肝理氣的方法,如使用半夏瀉心湯、大黃瀉心湯等經典方劑,旨在恢復脾胃功能,平息肝郁。
4. 生活方式調整:患者需要調整生活習慣,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休息,同時注意飲食規律,避免刺激性食物。
5. 西醫視角:在西醫中,類似癥狀可能被歸類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與胃腸道動力異常、敏感性增加或內臟高敏有關。
胃痞病是一種與情緒緊密相關的功能性胃腸疾病,治療上既要注重藥物調理,也要強調心理疏導和生活習慣的改變?;颊邞裱t囑,同時學習自我調適,以改善生活質量。若癥狀持續不減,建議就醫尋求進一步評估和指導。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你說的如果是指的痞證這類問題,主要的是以自覺心下痞塞,胸膈脹滿,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為主要癥狀的的病證。一般考慮這類癥狀跟脾胃的病證有直接關系?;静C為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同時與肺、肝關系密切,在治療上強調調理脾胃升降、行氣消痞除滿;同時要審證求因,根據不同邪氣加以散寒、除濕、泄熱、消食、化瘀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2019-07-26 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