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王靜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慢性糜爛性胃炎多因飲食不當、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精神因素、膽汁反流等引起。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調整飲食等。自行處理身體不適可能加重病情,及時就醫并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是關鍵。
2019-12-08 11:45
1.飲食不當:長期暴飲暴食、喜食辛辣油膩等,易損傷胃黏膜。應規律飲食,清淡為主。
2.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常見病因。需進行根除治療,如四聯療法,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奧美拉唑、枸櫞酸鉍鉀。
3.藥物刺激:如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需停藥或換藥。
4.精神因素:焦慮、緊張等可影響胃部功能。要保持良好心態。
5.膽汁反流:破壞胃黏膜屏障。可使用促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
患者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注意飲食和情緒調節。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任立存 主治醫師
淮北口腔醫院
其他
內科
-
您好,慢性糜爛性胃炎,多數出現上腹痛、燒心、噯氣、反酸等,治療的藥物通常包括有胃黏膜保護劑、抑酸劑、抗酸劑。胃黏膜保護劑有替普瑞酮、瑞巴派特、依卡倍特、硫糖鋁等。抗酸藥有氫氧化鋁。抑制胃酸分泌有H2受體阻斷劑、PPI,常用藥物有法莫替丁、奧美拉唑、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等。如伴有腹脹、惡心、嘔吐,選用促胃動力的藥物,包括有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比利、曲美布汀類藥物,如出現精神、神經方面問題,則選用抗焦慮或抗抑郁藥物。具體用藥請結合臨床,由醫生面診指導為準。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2019-07-17 1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