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龐艷華 主任醫師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疣狀胃竇炎是一種慢性胃炎,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不良飲食、幽門螺桿菌感染等。治療包括藥物、飲食調整等。藥物治療需謹慎,身體出現不適時,應首先尋求醫生的意見,避免盲目用藥。
2019-01-03 09:44
1.發病因素:飲食不潔、生活不規律、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
2.藥物治療:可使用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抑制胃酸分泌;使用鋁碳酸鎂等胃黏膜保護劑;還可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根除幽門螺桿菌。
3.飲食調整:規律飲食,避免辛辣、油膩、生冷食物,細嚼慢咽。
4.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避免勞累和精神緊張。
5.定期復查:遵醫囑定期進行胃鏡等檢查,監測病情變化。
總之,疣狀胃竇炎患者應積極治療,調整生活方式,定期復查,促進康復。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賀濤 主治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外耳道彌漫性炎癥.外耳道炎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炎;另一類為外耳道皮膚的彌漫性炎癥,又稱彌漫性外耳道炎.您好,注意糾正挖耳習慣,游泳,洗頭時污水入耳后應及時拭凈,及時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聹或異物.總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損傷,最為重要.
2016-03-14 08:17
-
-
回答3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尹君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你好,外耳道炎的預防應注意糾正挖耳習慣,游泳,洗頭時污水入耳后應及時拭凈,及時清除或取出外耳道耵聹或異物.總之,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損傷,最為重要.
2016-03-14 16:25
-
-
回答4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李強 醫師
濰坊市人民醫院
三級甲等
普內科
-
你好!要想預防外耳道炎的發生,首先要注意糾正挖耳習慣。專業人士說,游泳、洗頭時污水入耳后應及時拭凈,及時清除或取出外耳道的異物,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損傷最為重要。專業人士建議,一般情況下最好不要自己掏耳垢,特別是老年人,由于耳朵敏感性下降,很多人耳朵破了,自己都很難察覺。如果要清除耳垢,最好用棉花球,切忌使用掏耳勺、發卡等極易損傷外耳道的金屬物品。
2016-03-14 17:51
-
-
回答5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肖起濤 主治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挖耳或異物損傷,藥物刺激,化膿性中耳炎的膿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漬.引起外耳道皮膚角質層腫脹,阻塞毛囊,有利細菌生長易致本病.未病時就注意衛生,尤其是兒童.凡有化膿性中耳炎,耳癤腫,嬰兒濕疹者,更應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凈與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圍清潔,并要注意不要亂掏耳朵.按時更換外用藥,按時進服內服藥.
2016-03-15 04:08
-
-
回答6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郭立軍 醫師
家庭醫生在線合作醫院
其他
內科
-
你好,主要臨床表現是患耳疼痛,在按壓耳屏軟骨、牽拉耳廓時會使疼痛加重,有時在咀嚼和張口時也會加重耳痛。本病的治療,一般以耳道內滴藥為主。耳疼及紅腫較明顯者要口服或肌內注射抗生素,慢性期可以中藥治療為主。預防,首先應戒除挖耳的不良習慣。挖耳不但損傷皮膚引起感染,而且經常刺激皮膚還容易生長“外耳道乳頭狀瘤”,使耳道經常出血,甚至影響聽力。
2016-03-15 06: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