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孫克來 醫師
曹妃甸區六農場醫院
其他
全科
-
中醫認為,吐血的發生通常與胃熱熾盛、肝火犯胃、脾氣虛弱、瘀血阻絡、陰虛火旺等因素有關。 1.胃熱熾盛:多因平素嗜食辛辣、肥甘厚味,化熱生火,熱傷胃絡而致吐血。表現為胃脘灼痛,口臭,大便干結等。治療宜清胃瀉火、涼血止血,可用瀉心湯合十灰散加減。 2.肝火犯胃:多因情志不舒,肝氣郁結,郁而化火,橫逆犯胃,損傷胃絡而吐血。常有急躁易怒,口苦咽干等癥狀。治療以瀉肝清胃、涼血止血為主,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3.脾氣虛弱:多因勞倦過度,或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氣虛弱,氣不攝血而吐血。常見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治宜健脾益氣、攝血止血,可用歸脾湯加減。 4.瘀血阻絡:多因久病入絡,或外傷等致瘀血內阻,血不循經而吐血。常有胃脘刺痛,舌紫暗等表現。治療宜活血化瘀、止血養血,可用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 5.陰虛火旺:多因久病傷陰,或熱病后期,陰津虧損,虛火內生,灼傷胃絡而吐血。常有口干咽燥,潮熱盜汗等癥狀。治宜滋陰降火、涼血止血,可用玉女煎加減。 吐血是一種較為嚴重的癥狀,一旦出現,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辨證論治。同時,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情緒激動,飲食宜清淡。
2024-11-15 07: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