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黃開紅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能引發癌癥,其機制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炎癥反應、基因突變、免疫失衡等。身體健康為重,一旦感到不適,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診斷用藥帶來的風險。
2014-02-11 11:27
1.炎癥反應:幽門螺旋桿菌可導致胃黏膜長期炎癥,增加細胞惡變風險。
2.基因突變:感染可能引起關鍵基因變異,促進癌細胞生成。
3.免疫失衡:破壞胃部免疫環境,使癌細胞更易存活和發展。
4.持續感染:長期未得到有效治療的感染,癌變幾率上升。
5.個體差異:不同人的基因背景和生活方式也影響癌變可能性。
總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致癌風險,但并非必然致癌。發現感染應及時就醫,規范治療。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