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越波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三級甲等
婦科
-
經常有悲觀、自卑等想法,可能是抑郁癥。抑郁癥的產生與神經遞質失衡、心理因素、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生活事件等有關。 1.神經遞質失衡:大腦中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分泌異常,影響情緒調節。 2.心理因素:如性格內向、敏感脆弱,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3.遺傳因素:家族中有抑郁癥患者,患病風險可能增加。 4.環境因素:長期處于高壓、惡劣的環境中,易誘發抑郁癥。 5.生活事件:重大挫折、喪失親人等生活中的重大變故可能導致抑郁癥。 如果經常出現悲觀等想法,應及時就醫,通過專業評估和診斷,采取藥物治療(如氟西汀、舍曲林、帕羅西汀等)結合心理治療的方法,促進康復。
2024-09-26 21:2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甲書 醫師
河北省邢臺市威縣人民醫院
二級甲等
內科
-
這種情況考慮是心里的問題,最好找心理醫生幫助你調節一下,自己要在平時的飲食作息上注意調整。增加戶外活動,經常和別人溝通可以對你有所幫助
2024-09-27 04:53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自殺行為? 自殺行為分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自殺行為是指有意識,自愿地直接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廣義的自殺行為是指包括故意自傷行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毀滅的“慢性自殺”行為。人們通常說的自殺行為常常指狹義的自殺行為。自殺的分類:自殺觀念,自殺未遂,自殺死亡。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