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月經不調與中醫所說的濕有一定關系。濕邪可能影響氣血運行、臟腑功能,進而導致月經周期、經量、經色等方面的異常。常見的有寒濕凝滯、濕熱下注等。 1. 寒濕凝滯:濕與寒邪結合,使胞宮受寒,氣血凝滯。表現為月經推遲、經量少、色暗有塊、小腹冷痛。治療宜溫經散寒祛濕,可用艾附暖宮丸等。 2. 濕熱下注:濕與熱邪交織,蘊結下焦。月經提前、經量多、色紅質稠、帶下黃稠。治療需清熱利濕,如龍膽瀉肝丸等。 3. 濕阻氣機:濕氣阻礙氣血流通,影響臟腑功能。月經周期紊亂、經行不暢。可選用參苓白術散等。 4. 濕困脾土:脾運化失常,水濕內生。月經色淡、質稀、神疲乏力。可用歸脾丸調理。 5. 痰濕內阻:體內痰濕積聚,阻塞脈絡。月經后期、量少、形體肥胖。可考慮用二陳丸等。 總之,中醫認為濕邪可通過多種機制導致月經不調,但具體診斷和治療需結合個體的整體情況,由專業中醫師進行辨證論治。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居住在潮濕環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2024-11-11 0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