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多樣,包括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急性胃黏膜病變、胃癌等。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診,聽從醫生的建議進行診治,不要自己擅自用藥。
2018-08-03 19:21
1.胃潰瘍:胃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形成潰瘍面。當潰瘍損傷血管時,可引起出血。多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有關。
2.十二指腸潰瘍:胃酸分泌過多、十二指腸黏膜防御機制減弱,導致十二指腸黏膜被胃酸侵蝕,形成潰瘍。潰瘍出血較為常見。
3.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常見于肝硬化患者,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壁變薄,容易破裂出血。
4.急性胃黏膜病變:多由嚴重創傷、大手術、大面積燒傷、藥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引起胃黏膜急性損傷而出血。
5.胃癌:癌細胞侵犯胃黏膜血管,可導致出血。早期癥狀不明顯,中晚期可有消瘦、貧血等表現。
總之,要查出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需要綜合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征、胃鏡、腸鏡、腹部 CT 等檢查來明確。患者一旦出現消化道出血癥狀,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