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娜 主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急性黃疸型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導致轉氨酶和膽紅素異常,出現乏力、惡心、食欲下降、全身黃染等癥狀。針灸一般不能治療該疾病,需采取綜合規范的治療方法。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8-07-27 19:07
1.疾病原理:肝炎病毒侵襲肝細胞,影響其正常功能,導致膽紅素代謝障礙和轉氨酶升高。
2.癥狀表現:全身乏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皮膚和鞏膜黃染等。
3.檢查方法:肝功能檢查可發現膽紅素、轉氨酶指標異常;病毒學檢查明確病毒類型。
4.治療手段:包括抗病毒治療,如使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酯、拉米夫定等;保肝治療,如應用復方甘草酸苷、水飛薊賓等;降酶治療,如聯苯雙酯滴丸等。
5.生活注意: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勞累和熬夜,清淡飲食,戒煙戒酒。
急性黃疸型肝炎需要及時規范治療,患者應遵循醫囑,積極配合治療,促進康復。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內病外治”的醫術。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運用捻轉與提插等針刺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