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延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反流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在癥狀、病因、損傷部位、治療及預后等方面存在差異。身體不適時,應盡快尋求專業醫療意見,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切莫自行開處方。
2018-07-26 15:21
1.癥狀:反流性胃炎多有空腹嘔吐、膽汁反流、胸骨后疼痛;反流性食管炎常有嚴重胸骨后灼燒感、吞咽困難、反酸。
2.病因:兩者均與胃十二指腸功能失常有關,但反流性食管炎還與食管下括約肌功能障礙相關。
3.損傷部位:反流性胃炎主要損傷胃黏膜,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損傷食管黏膜。
4.治療:治療均包括調整生活方式,藥物上常用奧美拉唑、蘭索拉唑、莫沙必利等,反流性食管炎可能需更長療程。
5.預后:積極治療后多數可緩解,但反流性食管炎易復發。
總之,反流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雖有相似之處,但區別明顯,需明確診斷后規范治療。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艾灸? 艾灸分為艾炷灸、艾條灸和溫針灸。是指點燃艾炷或艾條在體表的一定部位進行熏灼,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種療法。艾灸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尤其適用于慢性虛弱性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證。艾灸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溫補中氣、回陽固脫、消瘀散結、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清熱解毒、溫腎壯陽等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