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謝芳 副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細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桿菌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患者的大便顏色和性狀會發生改變,通常表現為黏液膿血便、水樣便、黃色稀便等。其發病機制、癥狀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手段及預防措施如下。面對身體不適,切勿拖延,應立即就醫并遵循醫囑,安全有效地恢復健康。
2018-07-23 12:31
1.發病機制:痢疾桿菌侵入腸道后,產生內毒素和外毒素,破壞腸黏膜,引起炎癥和潰瘍,導致腸道功能紊亂。
2.癥狀表現:除了大便顏色和性狀改變,還常有發熱、腹痛、里急后重等癥狀。
3.診斷方法:通過糞便常規、細菌培養、血常規等檢查來明確診斷。
4.治療手段:一般采用抗菌藥物治療,如喹諾酮類的諾氟沙星、環丙沙星,磺胺類的磺胺嘧啶等。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
5.預防措施:注意飲食衛生,不吃生冷食物,勤洗手,加強環境衛生和糞便管理。
總之,細菌性痢疾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傳染病,若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進行規范治療,同時注意預防,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和傳播。
-
追問是開放提問,不一定是原來醫師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