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延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淺層的慢性炎癥,常見病因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飲食不當、藥物刺激、精神因素等。若長期不愈,可能增加胃黏膜萎縮等風險,建議及時就醫。當身體出現異常時,應趕緊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進行診治,不宜擅自用藥。
2018-03-02 14:12
1.疾病原理:胃黏膜受多種因素刺激,導致炎癥發生,出現黏膜充血、水腫等。
2.檢查建議:可進行胃鏡、幽門螺桿菌檢測等,明確病情。
3.治療藥物:如奧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枸櫞酸鉍鉀,保護胃黏膜。用藥需遵醫囑。
4.飲食調整:避免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規律進餐。
5.生活習慣:作息規律,減少壓力,適度運動,戒煙戒酒。
6.中醫調理:可嘗試中藥或針灸等輔助治療。
淺表性胃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調理,堅持治療和注意生活方式,有助于康復。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
什么是胃排空異常? 胃內容物進入十二指腸過程稱為胃排空,胃排空動力是胃的收縮運動。只有胃內壓超過十二指腸內壓時才發生排空。胃內壓升高、幽門阻力下降、十二指腸壓力減弱時,胃的排空加快。在胃內壓低下、幽門阻力升高、十二指腸壓力升高時,則出現排空延緩。若胃內壓下降、幽門阻力下降、十二指腸壓力升高時,則導致十二指腸反流。胃的排空分液體排空和固體排空兩種。健康志愿者對10%葡萄糖溶液半排空時間20min。固體胃排空速度取決于胃底、胃竇、幽門和十二指腸的協調運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