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胃腸道出血是指從口腔到肛門的消化道任何部位發生出血的情況,其原因多樣,包括胃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腸道腫瘤、炎癥性腸病、凝血功能障礙等。若身體出現不適癥狀,請趕快就醫,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切勿自行用藥。
2018-02-03 11:37
1.胃潰瘍:胃黏膜受損形成潰瘍,當潰瘍侵蝕血管時可導致出血。多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等有關。
2.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常見于肝硬化患者,門靜脈高壓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3.胃腸道腫瘤:腫瘤組織生長迅速,血供豐富,易發生破潰出血。
4.炎癥性腸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腸道炎癥可損傷黏膜血管引起出血。
5.凝血功能障礙: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凝血機制異常可引發胃腸道出血。
6.急性胃黏膜病變:在應激狀態下,如嚴重創傷、大手術等,可導致胃黏膜急性損傷出血。
總之,胃腸道出血的原因較為復雜,一旦出現相關癥狀,如嘔血、黑便等,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如胃鏡、腸鏡、血常規、凝血功能等,以明確病因,并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包括藥物治療、內鏡治療或手術治療等。同時,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休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
針對上述提問,推薦就醫問藥相關內容,希望幫助您更好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