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何興祥 主任醫師
廣東藥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濕熱黃疸是一種中醫病癥,由濕熱病邪引起,多與肝臟相關。癥狀表現多樣,治療方法包括中醫和西醫。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如環境、飲食、體質、感染、遺傳等。當身體感到不適時,務必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診治,不宜自己隨意用藥。
2017-10-18 20:17
1.環境:長期處于潮濕悶熱環境,易使濕熱之邪侵襲人體,引發濕熱黃疸。
2.飲食:過多食用辛辣油膩、肥甘厚味食物,損傷脾胃,內生濕熱。
3.體質:本身為濕熱體質者,更易患病。
4.感染:某些病毒或細菌感染,影響肝臟功能,導致濕熱黃疸。
5.遺傳:部分人可能因遺傳因素,肝臟代謝功能較弱,易出現濕熱黃疸。
6.癥狀:身熱煩渴,腹脹厭食,小便熱痛赤澀,或有躁擾不寧。
7.治療:中醫常采用清熱利濕的中藥,如茵陳蒿湯;西醫會使用保肝藥物,如復方甘草酸苷片、水飛薊賓膠囊、多烯磷脂酰膽堿膠囊等。同時要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飲食。
總之,濕熱黃疸需要綜合調理和治療。患者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范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