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俊相 住院醫師
威縣婦女兒童醫院
二級甲等
外科
-
糜爛性胃炎的發病原因較為復雜,主要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刺激、應激反應、不良飲食習慣、膽汁反流等。 1.幽門螺桿菌感染:這是導致糜爛性胃炎的常見原因之一。幽門螺桿菌會破壞胃黏膜屏障,引發炎癥反應。 2.藥物刺激: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糖皮質激素等藥物,可能損傷胃黏膜。 3.應激反應:重大創傷、大面積燒傷、嚴重感染等應激狀態下,胃黏膜會出現缺血、缺氧,容易引發糜爛。 4.不良飲食習慣:長期酗酒、吸煙,進食辛辣、過熱、過冷、粗糙的食物,飲食不規律等,都可能損傷胃黏膜。 5.膽汁反流:膽汁反流進入胃內,破壞胃黏膜的保護機制,導致炎癥和糜爛。 總之,多種因素均可導致糜爛性胃炎。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若出現胃部不適,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并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
2024-10-09 18:04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余幼鳴 主任醫師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科(消化內科)
-
食物被細菌或其毒素污染了、進食過熱過冷粗糙的食物、喝咖啡和濃茶、暴飲暴食和過度疲勞等,這些可興奮交感神經及迷走神經,使胃粘膜血管痙攣收縮,血流量減少,粘膜下動靜脈短路開放,促使粘膜缺血缺氧加重、導致胃粘膜上皮損害,發生糜爛和出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氣候或環境的變化,人若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就可能引起支配胃的神經功能紊亂,便胃液分泌和胃的運動不協調,從而產生糜爛性胃炎。
2024-10-09 19: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