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張曉東
南京紫金醫院
一級
腦復蘇專科
-
念珠菌性食管炎是由念珠菌感染食管黏膜引起的炎癥,為明確診斷,通常需要進行以下檢查:胃鏡檢查、真菌培養、組織病理學檢查、血清學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1.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食管黏膜的形態、色澤、有無潰瘍等病變。 2.真菌培養:能確定感染的真菌種類,有助于選擇合適的抗真菌藥物。 3.組織病理學檢查:通過活檢獲取食管組織,在顯微鏡下觀察有無念珠菌菌絲和孢子。 4.血清學檢查:檢測血清中相關抗體,輔助診斷。 5.影像學檢查:如胸部 X 線、CT 等,了解食管周圍組織的情況。 綜合上述多種檢查方法,醫生能夠準確診斷念珠菌性食管炎,并制定出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患者一旦出現疑似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
2024-10-23 12:58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岳輝 主任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三級甲等
消化內科
-
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做以下檢查: 1)實驗室檢查:化驗常可發現末梢血中性粒細胞減少。病變處涂片檢查:在顯微鏡下找真菌或做真菌培養。黏膜活檢病理檢查:可見黏膜表面及固有層內有真菌芽胞和菌絲、炎性肉芽腫。 2)食管X線鋇餐造影:對診斷有一定的幫助,主要病變在食管的下2/3,可表現為蠕動減弱或彌漫性痙攣。食管黏膜粗亂、不規則或呈顆粒狀,宛如鋇劑內混有多數微小氣泡。在晚期病例,黏膜呈現結節狀.使鋇柱外觀如卵石樣,頗似食管靜脈曲張。有時可顯示潰瘍之龕影。在慢性病例,炎癥向管壁深層發展,可造成節段性狹窄,甚至酷似食管癌。但食管鋇餐造影正常并不能排除念珠菌性食管炎。 3)上消化道內鏡檢查:是主要的診斷方法。鏡下可見食管黏膜呈現充血、水腫、觸之易出血,黏膜表面有多數片狀或彌漫性白色偽膜,擦掉偽膜可顯示糜爛面與出血,有時可見潰瘍。通過內鏡可做涂片在顯微鏡下找真菌或做真菌培養。黏膜活檢可見黏膜表面及固有層內有真菌芽胞和菌絲、炎性肉芽腫。 4)血清學檢查:測定患者血清凝集素試驗滴度有2/3患者高于1:160,有一定診斷價值。用放免及酶聯法檢測血清中甘露聚糖抗原(念珠菌細胞壁上的多糖),用瓊脂凝膠擴散和反向免疫電泳檢測念珠菌抗體,在已感染患者血清中抗原及其抗體滴度有1/3迅速升高,但現應用較少。
2024-10-24 04: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