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陳延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
三級甲等
脾胃病科
-
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多于平時,糞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時脂肪增多,帶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膿血。腹瀉是多種疾病的外在表現,其致病因素很多。一般來說,持續或劇烈的腹瀉對人體是有害的,但同時它又是一種保護性癥狀,可將人體腸道內的有害物質排出體外。 治療腹瀉要追根溯源,切莫盲目用藥。通常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 感染性腹瀉由病原體引起,如細菌性痢疾、細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腸炎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于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食物過敏、生活規律改變、氣候突變,以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癥等全身性疾病。 若出現黏液便、膿血便及血便,或伴有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發熱、腹痛及全身不適等,應懷疑是感染性腹瀉,需到醫院作大便常規檢查以確診。
2016-12-16 20:36
-
-
回答2
我們邀請臨床執業醫師解答上述提問,您可以進行追問或是評價
-
楊東銀 醫師
安都衛生院
一級
內科
-
你好:腹瀉是一種常見癥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癥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腹瀉原因是:腸道炎癥。腸道炎癥所引起的腹瀉;食物中毒。如葡萄球菌腸毒素所引起的食物中毒、海豚中毒以及肉毒中毒等;吸收障礙。小腸粘膜受損,如小兒乳糜病、熱帶和非熱帶斯潑盧病、乳糜管或腸系膜淋巴結病變等引起的腸腔內菌群失調以及小腸部分切除或短路手術等,均可引起營養物質的吸收障礙而引起腹瀉。
2016-12-18 05:24
-